大学生村官网 > 一周热点> 正文
陕西汉中政府市场双手联动 禁烧秸秆靠什么
2014-01-22 15:08:00

  天气虽寒,墒情却是不错。油菜翠,小麦青,陕西省汉江沿岸的地块又摇曳出新一茬绿意。

  穿行田间地头,看看稻草堆放情况,聊聊秸秆收储的家常话——这是秋后梁山镇一名镇干部的工作内容之一。去年是陕西汉中市秸秆“全面禁烧”的第一年。“其紧张程度不亚于一场战役。”采访中,不少镇、村干部坦言。

  来自汉中市环保局的一份资料显示:在中心城区,自去年9月1日至10月20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42天、良好8天,优良率100%。去年秋天重点禁烧期内,全市6个重点禁烧区域秸秆禁烧率达到100%。

  【手段】

  制定奖惩办法,一旦发现严罚主管领导

  汉中市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410多万亩,年产农作物秸秆达240万吨。这样的禁烧成绩,来之不易。

  过去,稻草通常留作牲口草料,加之做饭、烧水要用柴火。每逢秋收,捆草、晒草、运草、摞草,成了农家繁忙且必需的活计,农户庭院四周高高的“草堆”,也堆出了一户户农家的勤劳和殷实。

  但是,随着小型农用机械的普及,沼气灶、太阳能、电磁炉、电饭锅等普遍使用,农家屋顶的炊烟越来越少见,耕牛也越来越少。大量秸秆不好处理,干脆一烧了之,于是“村村点火、狼烟四起”。秸秆燃烧加重空气污染,如何治理成为政府的“心病”。

  去年,汉中市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纳入县区年度目标综合考核,目标为夏秋两季禁烧期内,重点区域“不着一把火、不冒一处烟”。汉台区5个督查组全天候督查,夜晚查火点、白天查黑斑,对各镇办出现的焚烧现象和包抓部门到岗情况进行登记。南郑县、城固县分别由县委常委带队,坚持每日巡查。一旦发现露天火光、烟雾、田块黑斑,对相关人员严肃处理。勉县晴天到地头、雨天到农家,严查“第一把火、第一缕烟”。

  汉中各县区依据《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制定了禁烧奖惩办法。汉台区对出现秸秆焚烧现象的,对相关村干部、镇办包抓干部、区包抓单位领导、镇办党政主要领导视情形处罚500至2000元。洋县对各镇发生的第一起焚烧事件,主管副职停职,发生3起的,镇长停职,党委书记做检查。

  【问题】

  种田利润微薄,农民处理秸秆有不少难处

  一些干部认为,行政手段禁烧必不可少,但治标不治本。

  禁烧的主体是农民,可农民也有不少难处:拉回家,用不着;留在田里,无处堆放,还生鼠害;粉碎还田吧,费事费钱;更为纠结的是,现在农村缺的就是青壮劳力。定军山镇毛堡社区主任陈宗明,家里种了1.3亩稻田,他算了一笔“种田账”。一亩田种一季费用如下:耕田120元,籽种30元,肥料100元,农药、除草等30元,抽水30元,收割100元,共计410元,插秧、晾晒等自有劳力不计其内。一亩田收获1100斤左右。留下口粮出售600斤,按一块二的市价算,辛苦一年盈余300多元。

  种田利润微薄,让农民处理秸秆,就更力不从心了。

  梁山镇的一名干部说,在禁烧工作中,政府挤出资金给农民每亩15元到20元的补贴,虽少还是有一定激励作用。但列入预算,财政负担重,不预算,下一年补贴农民的钱就可能没着落。几名镇村干部说,去年初见成效,也正是在全市严厉禁烧的大环境下,才抹下脸面在镇子里、村子里“下硬茬”。

  基层干部最担忧的是:今年夏季秸秆禁烧怎么办?油菜收割后,几乎短短几天就要腾田插秧,可是油菜秸秆不好处理。油菜果壳、枝桠体轻量大。还田,容易漂浮;堆储,体积太大,相反很干燥,极易燃烧。综合利用目前基本没好出路,如果全面禁烧,大量的油菜果壳、枝桠怎么处置?

  汉中市环保局一份材料也分析了秸秆禁烧面临的“三难”:未最终解决秸秆利用的出路,能够大面积推广的综合利用措施少;未能使农民养成自觉禁烧行为习惯,未能从根本上杜绝秸秆焚烧问题;秸秆禁烧涉及千家万户,点多面广,监管难度大,干部布岗、巡查疲于奔命。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姜峰 张敬波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