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一周热点> 正文
钱荒钱荒,谁在缺钱谁在“慌”?
2013-06-26 14:59:00

  即将过去的6月份,对于银行来说,非同寻常地难熬。从月初至今,“钱荒”大有愈演愈烈之势。银行间市场的风波过后,仍然余音绕梁,新的疑问在人们心头萦绕。

  一问: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安全吗

  银行已经“钱荒”了,银行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还能不能买?

  惠誉评级机构21日发布的报告指出,在6月份的最后10天,将有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的理财产品到期,持续的流动性紧张可能会使部分理财产品到期后兑付受到制约。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显示,6月21日至25日,有200款产品公布了到期收益率,其中有4款产品到期未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多为结构性理财产品。正在运行中的光大银行“同享二号”中华精选投资理财组合投资5年亏损近30%。

  对于目前各银行发行的短期高收益产品,招行南京分行理财经理胡燚说,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一般主要投向债券、票据、同业存款等,由于这些投资标的的利率提高了,所以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提高了。因此,他认为这类理财产品安全性相对较大。

  “最近日子真不好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城商行个贷部总经理说,“前几天发行的30万元起、1年期、预期年化收益率5%的理财产品,因为收益率不高,所以卖的并不好。可就这样,我们也是赔钱在卖理财产品,目的就是保份额。”某大行当家人的话更让人担心:“一些不符合贷款条件的项目,就让投行部门包装成理财产品,发了疯似的排项目,套出来的钱‘一把头’给企业。至于它拿去做什么用,你根本不知道。”

  上述个贷部总经理告诉记者,推出这种高收益的产品,是眼下银行没办法的事情,只能是阶段性产品,而且这类产品在银行中的占比份额也不会太大。“如果收益率超过8%,且期限较长,随着资金面的变化,估计就会有兑付风险。普通收益率的,问题不大,银行就算为了自身的口碑,也要实现兑付。”

  二问:“钱荒”会影响实体经济吗

  这两年,“影子银行”规模越来越庞大,都表明货币游离于实体经济在空转。央行的数据显示,2013年5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19万亿元,比上月少5763亿元,而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04.21万亿元,同比增长15.8%。“一个在下滑,一个在增长,这就说明货币增量并没有被实体经济吸附。”一位金融分析人士指出,“大量钞票都飘在空中,落不了地,落地的那一部分,也是量小价高。”

  看似是银行的钱荒,却也是实体经济的钱荒。因为银行的钱,前有房地产,后有政府融资平台,还有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钱都在这里面转来转去。另外,当前的利率双轨制下,大型企业更容易获得资金,获得的资金却用来放贷,推高终端利率。而中小企业等面临的不仅仅是融资难,还有融资贵。这一轮钱荒,可以说,是在倒逼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将社会上空转的资金落地,然而首先受创的却是中小企业。

  省社科院院长刘志彪表达了对实体经济受影响的担忧。“釜底抽薪会加快信托等机构抽回资金,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紧缩效应,即使把存量激活了变成了新增流量,这些流动性就一定会进入实体经济?在当前产能严重过剩条件约束下,我担心很难达到目的。”

  实际上,“钱荒”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出现,为保证流动性,省内多家银行本周暂停了票据贴现业务。某股份制银行玄武支行副行长向记者透露,有的贷款未到期也在收,6月份不会再放新的贷款了。

  三问:银行会“缺血而倒”吗

  随着银行“钱荒”的延续,关于银行是否会破产也成为很多人关心的问题。“错配”是“钱荒”给老百姓带来的又一专业术语,即将低息融来的短期资金,用于长期高收益债务融资,且不断放大杠杆率。这是银行流动性大忌,但风险掩盖在社会流动性总体充裕的背景下。

  伴随着银行的“钱荒”延续,几个政策层面的消息叠加,银行的未来值得担忧。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推出利率市场化以及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等。“推进利率市场化,打破银行利差垄断,核心就是提高其业务能力,而放开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条件,就是要对现有银行形成挑战。”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不断吹风,公众开始关注银行业“大而不倒”的问题。

  省内某法人银行一位不方便透露姓名的部门总经理表示,技术层面上看,大型全国型股份制银行倒闭的可能性不大。“就目前而言,不良贷款较多、不良率较高的主要是农商行、农信社,其中很多是大股东做手脚。”他说,“这些银行,很多股东都是民营企业、民营资本,无论是逐利性还是风险控制能力都比较弱,需要加强监管。”

  经过这一轮风波的考验,银行业必须进行更切实的改革。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赵伟莉 陈志龙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