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有这样两位年轻人:邢立达,从小最爱恐龙;田刚印,最痴迷航模飞机。同龄人的苦闷、无奈等烦恼,他们俩身上都有。但他们唯独没有动摇过前进的方向,把爱好变成事业,就能享受到工作赋予的快乐,于是,他们成功了。
读过他们的故事,也许才能真正懂得:哪个行业都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哪个行业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糟,只有付诸行动才能实现理想。
邢立达: 全身心扎进了恐龙的世界
“古生物学,听着很浪漫,就像电影《侏罗纪世界》里星爵骑着摩托牧龙狩猎。但其实我们总是在泥浆和大雨中敲击着岩层,在铁板烧一样的岩壁上临摹标本,或在摇晃的皮卡上作为人肉垫子保护着化石。”邢立达说。
第六届李四光优秀学生奖颁奖典礼不久前在北京举行,这是我国地学界学子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地层古生物专业2013级博士研究生邢立达在获得该奖项的4名博士生之中,排名第一。
这位年轻的古生物学者当天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写下了这样一句感言:“战斗的十年,里程碑一日”。
确实,对于大学本科学金融,毕业后在南方报业集团做过记者、后转行成了古生物研究学者的他来说,过去的十年,充满了探索、意外、艰辛。如果只用一个词,那就是“战斗”!
十年前,他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恐龙爱好者。跟多数年轻人一样,小时候他最喜欢看《恐龙特急克塞号》《恐龙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这类书籍。这个兴趣一直跟随着他。上高中时,他自学计算机,创建了“恐龙网”,这是中国第一个民间恐龙网站。
“那时候我把市面上所有能买到的,跟恐龙、古生物有关的书都买回家。”邢立达把这些书的内容录入电脑,放到网站上作为资料。尽管如此,邢立达后来还是遵从了家里人的意见,大学毕业时选择了一份跟恐龙八竿子打不着的工作,当了一本杂志的记者。“当时自己也认为这些浪漫的想法需要经济基础,我应该有一份正式的工作,业余时间再发展爱好。”邢立达说。
但邢立达发现,一心两用的结果很可能是两边都做不好。工作半年后,他辞职了,从此,全身心扎进了恐龙的世界。
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小时候的梦想,成为长大后奋斗的事业,实在是太不可能实现了。而邢立达却坚持下来了。这一路,邢立达走得艰辛而笃定。
他跑到常州恐龙园研究恐龙,到成都理工大学进修,还远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深造。他成了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会长、古生物学家菲利普·柯里的学生,也是菲利普唯一的中国籍学生。从加拿大学成归国后,邢立达来到中国地质大学读博,继续自己的恐龙梦。
科研工作对一般人来说是非常枯燥的,“虽然我们看到某一项研究的结果非常有趣,但是在说这句话之前,很可能意味着无数次的失败和无数次的嘲笑。”他说,家里总排放着几个收拾好衣物的背包,里面什么都有,经常是背上包,就能来一段“说走就走的考察”。2014年,邢立达在野外度过的时间超过200天,风餐露宿,饱受蚊虫病痛折磨,可他都坚持了下来,“我几乎踏遍了全国乃至亚洲地区各大恐龙化石点,藏东南、南疆腹地的无人区,甚至包括伊朗-伊拉克交界的虎狼之地。”
汗水换来的是累累硕果,他的事迹被央视跟拍了下来,并在10套《走近科学》栏目播出。2014年至2015年,邢立达主导的科研团队发表了科研论文约40篇,其中三分之二被SCI收录。邢立达坦言,干事业确实苦,绝大部分时间也很无聊,“但,当你推后几个月,或者一两年后再来回想,这些经历就变得非常美好。”(吴嘉怡)
田刚印: 做无人机领域里的“波音”
小时候,每当飞机划过天空,田刚印总会抬头仰望。和大多男孩儿一样,这个出生于江苏农村的80后小伙儿,从小就有一个关于飞机的梦想。
没想到,如今,田刚印的梦想真的“飞”起来了——他和搭档捣鼓出了国内领先水平的无人机飞行控制器,研发出了世界上首架电控共轴无人直升机。
曾经那个“追”飞机的少年,已经成为了国内无人机领域响当当的人物。可他的心里,却还藏着一个更大的“飞机梦”:做未来无人机领域的“波音”巨头。
“其实,很多人不是不想保持自己的兴趣,而是被其他事情和其他人扼杀了。”田刚印认为,自己对飞机的兴趣之所以保持下来,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没人“扼杀”他的梦想。
在这一点上,田刚印认为自己是幸运的。田刚印的父亲希望他学医,可田刚印却偏偏喜欢琢磨飞机。幸好父母“大度”,没有坚持。高考填报志愿时,田刚印顺理成章地报考了北京理工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但在进大学之前,田刚印对于飞机方面的认识,还停留在粗浅的书本知识上。“我希望追逐一个目标,哪怕代价是失去很多利益,但是方向不会跑偏。”田刚印说。
进入大学后的田刚印,所花时间和精力最多的地方是航模协会。在协会里,他开始琢磨飞行控制器。就连毕业后进入一家日本无人直升机代理公司做技术员后,他还利用业余时间继续研究。在田刚印看来,专注地做一件事比起三心二意地彷徨来得有价值得多。
毕业两年后,他任职的公司发不出工资了,于是,他决定和校友一起创业,继续研究“放不下”的飞控器。他偷偷将父母准备的12万元结婚费用“截留”了4万元,作为创业基金。
创业初期,由于经验不足,田刚印设计的飞控器经常返工。仔细琢磨才发现,问题出现在购买的电子元件质量较差,走了不少弯路。
而后,他们的飞控器越做越小,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所前来购买。可渐渐地,田刚印发现,这条路并不好走。2009年,无人机飞控市场上出现了强劲的竞争对手——价格更低廉、水平性能相当。面对这样的情况,给田刚印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打价格战,要么研发全新的无人机。
经过评估,田刚印提出了造一款“比我们现在看到的飞机都要好的飞机”的想法。当时很多人嗤之以鼻:两个本科生能造出“独一无二”的飞机吗?
对此,田刚印心里很坦然。在他看来,无人机研发就像是和朋友玩“斗地主”。输赢没什么关系,大不了再来一局。以轻松的心态,经过无数次实验,2012年,田刚印终于研发出了第一台电子共轴无人直升机。相比国际上同类型无人直升机,零件减少了一半多,但性能却提高了一倍。
田刚印说:“未来无人机行业肯定会有一个‘波音’,我们有机会成为波音。如果我们不在这个过程中牺牲的话,我们的几率是最大的。”不过,他也认识到,在实现这个梦的过程中,首先要坚持,这包含放弃一些短期的利益诱惑。其次要把握机会,要明白机会往往会伪装成困难。还有,“企业家的心胸是被委屈撑大的”。不能吃苦受累的人首先要被社会淘汰,而能吃苦能受累但受不了委屈的人,也做不出特别大的成绩,“因为,不可能所有人都理解你。如果所有人都理解你,那就不是做大事了”。(雷瑀 诸葛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