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发展,找准方向、扎实做下去很重要。”2月19日,贵州省凯里市下司镇瓮港村党支部书记杨通祥聊起了他的致富经。
瓮港村是个山窝窝村,4年前,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只有5万多元。到了2024年,该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0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达25万元。虽然谈不上是很大的数字,但跟瓮港村一样交通不便、禀赋待挖的村不少,翁港村为什么能稳步前行?
瓮港村土质特殊,靠土吃土,是村里干部群众的共识,问题是怎么吃。早在2012年,村里就试种出了“五黑”食品,黑米、黑花生、黑土豆、黑玉米、黑豆,东西虽好,但有点小众,后因没有销路产业就搁置下来了。2022年,村“两委”召集村民大会,大伙儿商议决定,将“五黑”食品种植作为村主导产业发展,成立凯里市瓮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下司瓮港”商标,规模化生产,年产“五黑”产品10多吨,还生产黑米酒3吨,当年共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
“产业基础薄弱的村要发展,更不能把鸡蛋只放在一个篮子里。”杨通祥琢磨,“五黑”之外还要上点新东西。于是,瓮港村按照“村党支部+合作社(村集体公司)+企业+农户”模式,由村集体根据林地、旱地、农田等不同土质和位置远近统一制定100元每亩到800元每亩的租赁价格,统一流转后反包给引进企业。2024年,村里引进贵州蓝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林下板蓝根种植100亩,帮助解决村里剩余劳动力50余人就业。
除了靠土吃土,还得靠山吃山,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传统民俗文化也是优质资产。瓮港村引进贵州华珵文旅发展有限公司盘活村内闲置房屋资源,打造特色民宿、梭沙度假营,村集体持土地等入股,按照49%比例分红。现在,村里新上了露天烧烤、民宿、休闲采摘、游船等山野慢游项目,2024年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万元。
一个村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更离不开村民的支持和信赖,村集体有了资金,村“两委”就要“当好家、管好账”,为此,瓮岗村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管理使用资金,每月、每季度都会通报村集体资金收支情况。
通讯员 庞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