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村有好货
2024-02-04 15:52:00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这个冬天,哈尔滨和“小沙糖橘”的火热互动,不仅让“尔滨冰雪旅游”成为“顶流”,更是开出许多“宝藏”特产,让人直呼“没想到”。酒香也怕巷子深,本期板凳会邀请来自云南、陕西、重庆和山东的5位选调生,请他们晒一晒村里的“土特产”,讲一讲产业发展背后的故事。

  主持人:刘凤双

  嘉宾:

  杨梦梅 云南省大理市太和街道刘官厂村村委会主任助理

  石泽川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常兴镇郭何村书记助理

  李媛媛 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权发村村支部书记助理

  易 思 重庆市巫山县龙溪镇向狮村村委会主任助理

  张召普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洙边镇党委书记助理

  晒晒“土特产”

  主持人:大家好!请问咱村都有哪些优质“土特产”,快来和大家介绍一下吧。

  张召普:我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是我们家和村的“莒南板栗”和“忆镰栗子”。家和村位于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莒南板栗”核心产区,因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所以特别适合板栗生长。家和村有500年板栗种植史,现有万亩栗园以及多个著名古树群。“忆镰栗子”原料选自家和百年古树群,粒粒精选、颗颗把关;传统的蒸煮加工技艺锁住了板栗的天然味道,成就了“忆镰栗子”糯性粘软、栗香浓厚的口感。

  李媛媛:我推介的是巫山脆李。巫山脆李种植始于唐宋年间,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一直以来,我们村也有种植李子树的传统,只是最初种的是“土李子”,个头小、产量低,卖不上价。村里从2007年开始对传统脆李“做文章”,挑选优质品种,推行新技术。2020年,巫山脆李被认定为“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2021年,荣登“2021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如今,巫山脆李已走向全国,甚至远销新加坡,市场反响良好。

  石泽川:我给大家推荐的也是水果,不过是猕猴桃。唐代诗人岑参有诗云:中庭井栏上,一架猕猴桃。千年以前,在渭水之滨的眉县,就开了庭院栽植猕猴桃的先河。1978年,眉县开始大规模种植猕猴桃,经过多年良种选育,现在猕猴桃种植户占全县总农户的91%。郭何村位于眉坞大地渭水之畔,凭借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和土壤条件,成为猕猴桃绝佳生产区。酸甜刚刚好的眉县猕猴桃,是当地村民的“金蛋蛋”“钱串串”,欢迎大家品尝选购。

  易思:要说我们村的“土特产”,那当属茶叶。向狮村光照充足,多微酸性土壤,种植出来的茶叶香味浓郁口感醇厚。村里的老人告诉我,他们还是孩子时就跟着大人去山上种茶、采茶。我刚到村时,村书记就带我去看过村民家的茶叶基地,告诉我村里白茶种植面积有500亩。村干部带领村民们打造向狮白茶品牌,注册了“龙溪18•百年老树茶”商标,扩大了向狮白茶的知名度。

  杨梦梅:我给大家推荐的不是吃的喝的,而是我们凤阳邑精美又实用的草帽。凤阳邑村隶属于刘官厂村,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一个白族传统村落。过去,凤阳邑村内的茶马古道上因草帽编织和交易,又被称为“草帽街”。在今天的凤阳邑,草帽编制技艺依然保存完好。农闲时节,不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村社路边,都可以看到妇女肘夹麦秆,手指不停地编织草辫。编好的草辫经漂白处理后,被缝制成各种款式,绘上鸟兽虫鱼,系上毛线球、彩带。到了佳节庆典,大家伴着三弦跳起“草帽舞”,乡土气息极浓。欢迎大家来“有风的地方”,感受草帽文化。

  聊聊“产业经”

  主持人:产业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路走来,咱村产业有没有遭遇“瓶颈”,又是如何打破的呢?

  杨梦梅:对于村里老一辈来说,草帽编织技艺是维系生存的根本保障,曾经家家户户都以此为生,但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草帽的作用逐渐减小而被人们忽视、遗忘。去年,凤阳邑争取到政府项目资金,打造草编体验馆项目,重塑凤阳邑茶马草编情景、开发草编文创产品。现在,凤阳邑草编体验馆主体工程已顺利完工,正在准备进行室内装修。我们的目标是让古老的草帽文化焕发现代魅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以文化振兴赋能乡村振兴。

  张召普:到村后,我调研发现家和村板栗产业还停留在种植阶段,产品附加值低。村干部和村民年龄偏大,缺乏线上销售和产品推广的意识及能力。于是,我为村里注册了“忆镰”商标,通过代加工将鲜板栗加工成袋装油栗仁,延伸了产业链、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半年多来,“忆镰栗子”销售额突破20万元,为村集体村民增收5万元。同时,我还广泛走访泰山、徂徕山、蒙阴等地板栗园,引进板栗新品种。目前,新品种已有35户嫁接,预期每亩增产100斤以上。

  李媛媛: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村也遇到了很多难题,主要是更换品种难、销售运输难和科学管护难。针对上述难题,村“两委”用“三个坚持”来破解。一是坚持规模化种植,培育脆李种植示范户,以标准种植为范式,逐步推广、迭代更新,目前共种植脆李4600亩,基本实现脆李标准种植全覆盖;二是坚持科学化管护,邀请专家深入村实操培训,配备果树种植技术员5名,培育“土专家”20名,实用技术培训实现全覆盖。三是坚持品牌化营销,依托“李花节”开展促销造势,打造青年电商孵化基地,构建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营销体系。

  易思:我们村起初种的是绿茶,后来从浙江引进了白茶。前年夏天,村上百亩白茶因高温炎热天气,平均茶苗死亡率达60%以上,白茶大幅度减产。为解决缺水问题,驻村干部和村干部一同“开源节流”,一方面从邻村引水,增加灌溉用水;另一方面引导村民改进灌溉方式,试验喷灌技术,更大程度上节约用水。另外,镇里邀请专家开展茶叶种植技能培训,村里还成立白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员共有98个。依托“一片叶子”,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之路。

  谈谈“新愿景”

  主持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你们贡献了哪些“金点子”?新的一年,你们有什么计划和打算呢?

  石泽川:郭何村的猕猴桃鲜果售卖,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交易模式和规则。但经过广泛走访,我了解到,我们在猕猴桃深加工环节存在短板,95%的产量都用于鲜果直售,作为普通农产品价值有限,再加上猕猴桃成熟具有季节性,要想作为“年货”获得更好收益,不能囿于现有的交易模式。所以,新的一年里,我想推动延长猕猴桃产业链,推出猕猴桃酒、猕猴桃果汁、猕猴桃面膜等,以多样性的深加工产品满足消费需求。

  杨梦梅:新的一年,我们有这样几个计划:一是设计装修草编体验馆,形成一个完整的大理白族草帽编织非遗展示空间。二是支持村内现有成熟草编艺人设计开发新的草编产品,打造凤阳邑特色文创产品,放在草编体验馆展出、售卖。三是加强对村内草编艺人的培养,计划申报一名大理白族草帽编织非遗传承人,举办至少一期草编培训班,培养5名以上年轻的草编艺人。四是盘活土地资源,规模化种植小麦,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同时为草编产业发展提供充足原材料。五是继续聚焦品质和内涵,强化特色文旅品牌建设,擦亮凤阳邑茶马古道古村落文旅名片。

  张召普:除了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我还积极开展电商培训,手把手教群众直播带货、电商发货,目前已成功孵化3个创业团队,带动10人电商创业。经过一年的努力,村民的创业热情和致富信心被调动了起来。目前,家和村自己的板栗冷库和板栗工厂已在选址建设中。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延长板栗深加工产业链,深耕板栗深加工,带动青壮年群体电商创业,促进中老年群众家门口就业。同时,我们将继续提升板栗园基础设施,增建户外游乐场、露营基地、农家乐等设施和项目,促进家和板栗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百姓多渠道增收致富。

  李媛媛: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以发展村集体经济为契机,通过实地走访等方式弄清本村产业发展现状,积极参与规划集体经济产业发展项目,为村里发展主导产业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凝聚共识。新的一年,我们计划多措并举助推脆李产业发展:一是新建脆李氮气包装车间,保持脆李脆嫩香甜口感。二是新建高标准数字化果园,实行脆李果园智能管理。三是新建脆李集中交易市场,打造水果电商发货基地。三是强化产业链条,借力研发脆李饮料等文创伴手礼,将脆李元素深度植入“吃住行游购娱”。

  易思:在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消费需求迫切,“围炉煮茶”已成为休闲娱乐的“新晋网红”。基于此,我们准备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将绿茶和白茶结合起来,依托向狮老茶叶遗址和相思岭、麒麟追象等传统文化,开展茶王评选活动,举办釆摘节、向狮茶文化节,打造茶叶种植文化遗址观光区,吸引游客的到来。与此同时,划定区域让游客自行采茶、制茶、品茶,突出体验式、沉浸式观光,将传统文化和流行方式相结合,打造新的消费场景,将向狮茶叶的名号在更大范围内打响。

  本报记者 刘凤双 许露露 聂伟 倪怀成

责编:姜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