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丰”景 | 兴产业保民生,这里的驻村书记有点忙
2023-09-20 09:17: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七组轩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向45个乡镇(街道)选派999名干部组成333支工作队到村开展帮扶工作,他们从发展产业、保障民生等方面扎实奋进,用汗水和辛劳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各工作队从农民最迫切的愿望着手,特别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进步提供“硬支持”。在七星关区阴底乡红星村毕底河上,一座总长34米的大桥横跨两岸,彻底解决红星村三个组204户1024人“生产生活难、雨天出门难”的问题,26名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同步得到解决。

  阴底乡红星村跨河处未修建桥梁,汛期水量大,河两岸村民就不能相互往来,特别是暴发洪水时安全隐患更大,孩子过河上学难,多次发生事故,修建跨河桥梁成为当地群众多年殷切的期盼。得知实际情况后,红星村第一书记胡鹏及时向上汇报,得到市交通局的大力支持,获得100万元省财政专项资金,红星村跨河桥梁得以修建。

  据介绍,七星关区大力实施乡村道路建设工程,目前全区有乡道1171公里,村道2832公里,组组通公路453公里,这些道路承载着百姓的希望,成为群众致富之路。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海子街镇二道河村任第一书记涂琦到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村“两委”干部反复商讨发展桃树种植,他积极争取单位支持,免费向村民发放价值4.5万元的桃树苗4000株。涂琦说:“目前村里新建了2个鱼塘,用天然山泉水养殖鱼苗1.5万尾,年产量约1.5万斤。”

  在七星关区梨树镇保河社区梨园内,硕大的黄梨挂满枝头,在阳光的照射下甚是喜人。保河社区驻村第一书记肖钰说:“我们进行品种改良,梨种植面积已经有3500余亩、13个品种,可从7月卖到次年1月。”

  老百姓的用水问题,成为驻村帮扶的又一难题。野角乡大水村第一书记罗挺,通过寻找新水源、引入管网,解决了3个小组的饮水问题,但还是不能满足群众用水需求。为了彻底解决缺水问题,他深入山头地角寻找水源,并向经验丰富的老百姓咨询,经过勘查和论证,最终争取单位划拨4万元以钻井取水的方式,成功解决群众饮水问题。

  近年来,七星关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445个,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387个,配置消毒设施1462个,覆盖人口23万户109.63万人,切实解决了农村饮水困难问题,为全区持续拓展巩固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

  农民群众的医疗、教育等民生难题,是不少驻村工作队聚焦的重点。海子街二道河村村民吴学祥,2017年被医院确诊为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需要进行双侧髋关节置换手术,然而十几万的手术费让收入微薄的他望而却步,因此常年卧病在床。后经驻村干部多次协调,得到贵州华夏骨科医院免费为其治疗,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吴学祥就能下床走路。

  值得欣慰的是,目前七星关区建成50个乡镇(街道)卫生院,23家健康管理中心,466个基层社区卫生室,963名基层村医,553个家庭医生团队分布在七星关区乡村每一个角落,群众就医不再是难题。

  七星关区生机镇高流村驻村第一书记华纲,积极对接联系爱心企业为高流村学生送来了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和牛奶。暑假期间,华纲在工作之余利用自己的所学专长义务为高流村小升初学子开展英语教学。华纲的“英语课堂”在村民中引发触动,该村今年考上大学的刘兆菊表示,将在以后的假期利用所学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目前,七星关区成立了九大教育集团,开启集团化办学新模式,在乡村振兴驻村帮扶中常态化推进控辍保学,教育资助21.49万人次,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七星关区驻村第一书记们纷纷表示,他们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接续奋斗,誓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责编:乡村干部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