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丰”景 | 带着村庄跑出发展加速度
2023-07-10 09:46: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尹丹丹 倪怀成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中午12点多,于艳顾不上吃饭,就急匆匆地从村委会往外跑。

  “于书记,跑那么快干嘛?”刚出门,她就被同事看见。

  “之前联系的国槐送过来了,我得赶紧去看看。”于艳边跑边说。

  一路跑到村口,看到一辆辆卡车运送着新鲜的树苗缓缓而来,于艳喜不自胜:“村里大街小巷终于要靓起来了!”

  2021年10月,在山东省民政厅工作的于艳来到山东菏泽市定陶区黄店镇周海村,成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

  初来乍到的她,人生地不熟,不知从何处入手。那段时间,她每天深入群众家中唠嗑,到田间地头查看,到镇里、县里学习。一个多月聊下来、看下来,她心里逐渐有了思路。

  “必须要让人居环境开启‘美颜’模式。”于艳告诉记者,周海村有家家户户制作手工粉条的传统,但是每年秋季红薯打粉所产生的淀粉水排入坑塘后经过发酵,造成污染,也严重制约了手工粉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为解决这个问题,于艳组织人员对已经造成污染的3处坑塘开展整治工作:将坑塘里的水全部抽取上来,进行清淤、护坡、净化,并经过一段时间的雨水积蓄,让坑塘水质有了明显改善。与此同时,于艳先后到农科院、环保局等机构调研走访,多方寻求对策,最终决定在村里新建一处污水处理站。目前这个项目已经争取到了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今年将会建成使用,为手工粉条产业下一步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水变干净了,两侧绿化也要跟上。“通过寻求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的帮助,我们获得了2000棵树苗,包括国槐、冬青、百日红等,价值20余万元。”于艳招呼着工人搬运树苗,言语间不乏自豪。

  村庄既要美起来,也要富起来。周海村是蔬菜种植专业村,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第二、三产业延伸,村集体无生产经营项目,集体经济比较薄弱。

  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于艳愁坏了。她多次前往先进村调研学习,最终构建起周海村集体经济“1+6”增收模式:即大力推进1个支柱产业——蔬菜大棚种植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拓展光伏产业、创业车间、供销超市、粉条产业、绿化产业和扶贫项目6项增收途径。

  思路一变天地宽。今年年初,于艳租下了镇上9个闲置的蔬菜大棚,将其改造成高标准温室大棚,引进优质蔬菜种苗和先进种植技术,目前豆角和西红柿已栽植完成。通过统一种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推进产业品牌化建设,切实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周海村实现了蔬菜大棚产业升级换代,预计每年村集体增收将达10万元以上。

  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可为村民和村集体带来长期稳定收益。于艳紧抓定陶区试点发展光伏项目的机遇,通过协调争取,将周海村纳入试点村。目前周海村屋顶光伏已经安装1000多块,待安装有7000多块,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以上,村民增收20万元以上。同时,她还积极“变废为宝”,在村里闲置区域建立创业车间,引进沙发套加工、食品加工等项目,带动9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6万元。

  “我有信心,我们周海村一定可以成长成熟起来,跑出发展加速度!”于艳兴奋地说。

  一轮夕阳渐渐西沉,三三两两的村民出了家门,有的活动筋骨,有的沿着河岸散步。不远处,欢快的曲调从音箱中传出,“又开始跳广场舞咯!”看着村民微笑的脸庞,于艳也忍不住加快脚步,准备加入其中……

责编:尹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