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仲良:“赤脚书记”,农民本色渗透在骨子里
2021-04-16 09:31: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通讯员 李爽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蒋仲良在田间驾驶农机。

  4月8日,记者见到江苏省宜兴市芳桥街道金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蒋仲良时,没想到,这位先后获得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的当家人,办公室就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大厅的最里面,紧邻办事咨询台。

  蒋仲良介绍说,这样村民有事找他,透过窗户就知道他在不在。村里有什么事,他也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处理,既方便又高效。不善言谈的蒋仲良,以简单质朴的语言向记者描绘了金兰村的未来,那就是稻米品质越来越好,富裕之路越走越宽广。

  率先成立村级合作社

  “土地年租金100万元、厂房车间租赁收入170万元,加上银行利息等,现在全村可支配收入1000多万元。”谈起家底,蒋仲良喜上眉梢。

  早在2001年,金兰村还是一个集体年固定收入不足万元的贫困村。当时蒋仲良经营了一家家具店,是村里人人羡慕的“万元户”。可当镇领导希望他回村任职时,他却爽快地答应了,走上了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之路。

  摘掉穷帽子如何破题,是摆在蒋仲良面前的一道难题。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在宜兴率先成立了村办合作社,着力壮大集体经济、发展现代农业。他说服400多农户以2780亩土地,入股合作社统一经营。

  光脚穿拖鞋,裤管沾泥巴。从播种育秧到开镰收割,蒋仲良都亲历亲为。长期的田间劳作,蒋仲良的脸和手臂晒得黝黑,村民们习惯地称他“赤脚书记”。在蒋仲良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办合作社种稻效益明显提高,是过去的好几倍。

  金兰村还通过休耕轮作,提高科技水平,提升稻米品质,不断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截至2020年底,合作社已流转近3000亩土地,占全村经营承包地的98%以上。

  做大集体经济“蛋糕”

  2010年,宜兴市财政拨款3000万元支持全市100个经济薄弱村改善办公条件,金兰村名列其中。蒋仲良和村干部们商量后决定,放弃这笔财政补贴,改为向上级部门申请建设用地指标。

  “我当时的办公室里面有一个泵站,办公环境的确不好。财政拨款对我们来说虽然是及时雨,但考虑到以后村里经济条件好了,办公条件随时都能改善,而增加集体收入的用地指标却不能等。”蒋仲良告诉记者,15亩建设用地指标批复后,他带领村干部自筹近200万元,建起了村里第一座标准厂房。由于靠近工业集中区,厂房还没完工便预订一空,当年出租获利30多万元,此后通过不断建设厂房、引进企业,集体收益不断攀高,今年租赁获利预计达170余万元。

  随着家底渐丰,金兰村民生实事打出漂亮“组合拳”,每年投入老年福利的资金超过40万元,村里的机耕路早已被水泥路取代,便民服务中心宽敞明亮且充满智慧元素,全村都用上了清洁的秸秆气。谈起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个村民的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

  打造党建特色品牌

  经过近20年的发展,金兰村的综合实力由宜兴市的180名跃升至第10名。面对成绩单,蒋仲良说:“这一切离不开每位村干部和党员的努力,而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

  在蒋仲良看来,要办好村里的事情,必须建强基层组织,发挥好每个党员的作用。“顺心顺气才能激发斗志。凡涉及村里的事情,我们一般是支委会提议,经村委会讨论后再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最后党员大会举手表决,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日常工作中,老党员、党员中心户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眼下,金兰村正在开展“党员中心户晋升党员示范户、我为金兰献一计金点子征集”等系列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推动基层特色党建再上新台阶。

  虽然蒋仲良获得的荣誉越来越多,但不变的是蒋仲良骨子里的农民本色。对于不少地方发展民宿、旅游等做法,蒋仲良认为,金兰村地处平原地区,不具备做这些的优势,还是因地制宜在做好稻米产业的同时,不断做大集体经营性资产的盘子,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在金兰村村民心中,60岁的蒋仲良依然是20年前那位勤劳实干、田间地头开口闭口谈种粮的“赤脚书记”。他们憧憬着,在“赤脚书记”带领下,金兰村的经济越来越强,村民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