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的书记不嘎咕”
2019-11-28 14:50:00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孙维福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记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李营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刚

 

  “想听我们说书记这人咋样?那就是不嘎咕呗!”11月21日,59岁的张宝文前胸一拔、后脖一梗,蹦出一句狠劲夸人的标准方言。在当地方言里,“不嘎咕”意为不错、好。张宝文佩服称道的人,叫李志刚,是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李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一句“不嘎咕”,让已经干了32年村党支部书记、相继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等70多项荣誉称号的李志刚觉得美了、值了!

  看看32年来李营村跨越式的变化,听听李志刚这些年实干不走样的故事,你会更深刻理解到:一名合格共产党员、一名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对于农村基层和农村老百姓是多么重要。

  服从组织安排,回村任职

  ——家里一时“地动山摇”,村庄开始焕发生机

  1987年,李营村还是个远近出名的穷村、乱村。这里位于三县交界处,远离交通便捷地、没有工矿副业,700多口人守着1420亩盐碱地,勉强种点玉米,亩产不足400斤,人均年收入还不到300元。

  人穷易心散,心散则生乱。因为穷,外村姑娘不愿嫁进来,李营村落了个“72光棍村”的名声;因为穷,不少人不是经常偷摸邻村瓜菜,就是顺手给村里人家柴草垛点把火;因为穷,村干部说话没人听,全村欺街占道成风,随处私搭乱建,连一条整街都找不到。

  让谁来改变李营村的臭名声?颠来倒去,上级党组织盯上了村里的复员兵李志刚。这时的李志刚在一家乡镇企业专职开车,每月稳稳拿到240元的工资,年底还有2000元奖金外加一吨煤,小日子过得正美。若是回村当党支部书记,一年只有600元。反差太大了,李志刚说他也曾犹豫了好长一阵子。

  但是当接到组织安排时,这个在部队就入党的退伍兵立刻服从了。“就像在部队接受任务,必须去完成一样。”李志刚回忆说。可事后,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刚进家门,媳妇就跳了脚,连吵带闹回娘家,连着多少天不给做饭吃,四处找人劝我别挑这个头。甚至都闹到要离婚的份儿上了。”

  李志刚心里很明白,媳妇这样闹,目的都是为了这个家,“可我是一名党员啊,既然组织上信任你,怎能光为了小家,辜负了村庄这个大家呢!”就这样,李志刚一边劝慰家人,一边和村里另外两个退伍兵组成村委班子,从此把自己的命运、情感和李营村紧紧绑在了一起。

  家里的“地动山摇”,并没有影响李志刚“要让李营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要让李营村甩掉臭名声”的决心。过去村里私搭乱建没章法,李志刚就带着村干部,重新制定街道规划,通过逐户测量,挨家挨户做工作,把私搭的拆下来、占道的退回去,该调的调合理、该建的批准建,一碗水端平,谁也不能越规、超限。很快,李营村亮出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条整街,紧接着第二条、第三条也次第亮相,为今天全村的12条大小街巷奠定了最初的经纬。

  为了对付十天半月就有人故意点柴草垛放火的情况,李志刚创立了村干部夜间巡逻制。夜深时只要是街上有人走动,准能被李志刚的大手电晃上两下。村里从此变得安宁许多,村民再也不用半夜时不时爬起来看护自家草垛了。李营村的干部夜间巡逻制,至今已经坚持了32年,有人统计,李志刚等人仅夜间巡逻走过的路程,累计起来已能绕地球几圈。

  看准市场,带领群众拔穷根

  ——8次产业结构调整次次成功,村民收入增加200多倍

  李志刚常说这样一句话:“在农村当干部,不能带领老百姓过上好生活,就是最大的失职。”他说李营村的臭名、恶名,归根结底源于一个字“穷”,李营人要想被人瞧得起,最重要的是除掉穷根。

  然而李营村一不靠近县镇,二无工矿资源,只有1420亩非旱即涝的盐碱地,来钱快的希望一点都看不到,拿什么给村民鼓腰包?上任的第二年,李志刚说希望就在那片盐碱地上,让土里刨食变成土里刨金,办法就是调整种植结构,实行旱改稻。

  “这是个败家书记!”旱改稻一经提出,就遭到了村里老庄稼把式们的反对,“那里要水没水要电没电,盐碱地里怎么长水稻?”李志刚不急不火,说他认真参观调查过,附近邻县村庄也是类似农地,种水稻收入远高于种玉米,李营村只要挖出渠、拉上电、引来水,种水稻没问题。经过村“两委”班子会讨论、村全体党员会决议,用李志刚争取来的3万多元贷款,李营村迅速启动了第一次产业结构调整。

  那是李营人难忘的时光,李志刚带着大伙儿挖沟、拉电、建泵站、引河水,没日没夜吃住在地里将近两个月,终于将800亩盐碱旱地,改造成了标准稻田。又是几个月没日没夜的田间管理,秋后水稻大丰收,亩产1200斤,亩收入1000多元。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钞票的村民,那叫一个开心。第二年不用动员,剩下的几百亩地顺利变成了稻田。村民也真正信服了李志刚。

  李营村的最大财富是土地,除穷根必须围绕土地动脑筋。和李志刚一开始就搭班子的村委会副主任孙志春认为,他这老伙计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守旧、能创新。他说这些年来从旱改稻开始,李营村前后进行了稻菜双茬、拱棚菜、中棚菜、温室棚菜、猪沼菜生态大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绿化苗木种植等8次农业结构调整,都是李志刚看准形势、认真琢磨主导完成的。“每一次都踩准了点儿,一次都没失败过。”对此,李志刚的解释是,每一次调整都是先提出想法,再多方考察,然后小范围示范,见到效果之后才推开的。

  32年间,李营村群众在1420亩盐碱地上,跟着李志刚抓住时机,从一次成功调整迈向又一次成功调整,村民的收入也从当年的人均不足300元,达到了去年的6万多元,增加了200多倍。李营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一位嫁到李营村的年轻妇女说:“现在对外村人说自己是李营村的,都觉得光彩!”

  实干多干,带头做表率

  ——让班子成员信服、让党员群众信服

  街道纵横有序,家家院落干净整齐,公共活动场所整洁漂亮,20多种、2万多株观赏树木装扮着全村内外,2000多栋蔬菜大棚里,都是李营人勤劳忙碌的身影。冬日的李营村,一点儿没有北方农村的单调。

  “这400米长的主街路,是书记带着我们用一个月时间,用从马路沟捡来的100多车废柏油渣块,一点点砸碎铺出来的。”“这个大荷花塘,没用外面报价150万元的工程队,书记带头动手,只花了25万元,就把一个占地10亩的大垃圾坑,改造成现在这么漂亮的。”走在李营村内,经常能听到村民说起村庄变化,夸赞书记李志刚。

  32年来,李营村的变化天翻地覆,特别引人称赞的地方是,取得这些成就几乎全靠全村人自力更生。前有书记表率、村“两委”带头,后有党员争先、村民紧跟,这些年很多大事,都是靠李营人自觉自愿出义务工,一点一滴干出来、省出来的。据统计,这些年李营村村民自愿出的义务工就有11万人次,折合资金1400万元。

  “旱改稻,书记两个月住在地头窝棚里;整垃圾坑,书记白天黑夜忙得瘦了一大圈;保平安,书记天天夜里村里村外走个遍;修街道,书记不在乎外人笑话带头捡废渣……”“书记都这样了,大伙儿能不跟着干么?”座谈时,几位村民你一言我一语,说不完道不尽。

  修建党员培训基地时,李志刚几乎连轴转,为了不睡觉,一次冲四袋咖啡喝。看到李志刚忙碌劳累的样子,女儿李艳玲心疼地说:“爸爸你这样都是为了啥?累坏了可咋办?”李志刚安慰女儿说:“谁家坟头上也没有累死的,要干就得好好干。”

  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志刚说,在农村当干部不容易,你只有先干、多干,才能带好班子、带好党员、带好村民,否则没人跟着你干。这30多年,自己一直坚持的就是无私、实干,连续十多届都能全票当选党支部书记,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知足的了。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