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名西藏林周村干部苏州“取经”
2019-05-23 10:02: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索士心 朱俊杰 李超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最近,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林周县唐古乡恰扎村党支部书记昂庆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农村度过了难忘的一周,他们来到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的乡村振兴学堂“取乡村振兴经”。

  成立于2018年4月17日的苏州乡村振兴学堂,致力于发展壮大“三农”人才队伍,深度探索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思路新路径,提升扩大苏州乡村振兴经验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为打响苏州乡村振兴品牌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5月11日,昂庆与42位林周县的村干部一起,来到位于太湖之滨的苏州乡村振兴学堂。这次,他们是在苏州市委组织部的协调指导下,接受为期一周的培训。培训内容立足林周县实际,设置基层党建、经济发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主题。

  值得关注的是,1995年,苏州开始对口帮扶林周县,25年间先后派出8批干部赴藏开展援建工作。据介绍,此次培训班是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促援建的重要举措。

  在林周县,像昂庆这样具有10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村干部不在少数。“他们对村里的情况了如指掌,做群众工作十分得力。”林周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扎西卓玛说,但他们在发展思路上较为保守、视野不够开阔。此次苏州之行,就是希望能够让大家“走出家门,看看别人家的经验”。

  集体经济薄弱,人居环境较差,产业结构单一……这些林周县各个村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与苏州当地村干部们的交流和现场教学过程中,一一得到了解答。他们看了苏州市吴中区灵湖村等多个苏州乡村振兴示范村脱贫致富的实践,更看到了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性。

  林周县最偏远的恰扎村集体经济收入较低,当地有的村民对发展集体经济兴趣不高,也存在着“走回老路”的顾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村民生活有了更好保障,对村干部的信任度也就越高。”扎西卓玛说,发展集体经济,最终目的还是增强村民的生活满意度。

  现场教学中,昂庆遇到了灵湖村党委书记沈卫东。灵湖村从过去的“贫困村”到实现小康,村集体经济收入破千万元,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这对于作了26年村基层工作的昂庆触动很大。“回去以后,要把我看到的、听到的,告诉给村干部们,要大伙儿来学习灵湖村的发展模式。”

  林周县南部是黑颈鹤保护区,生态保护需要让产业发展受到限制。扎西卓玛说,“大家普遍存在一个想法,认为林周县是因鸟致贫”。

  让昂庆没想到的是,灵湖村曾经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灵湖村毗邻太湖,为了保护太湖水域,千亩农田变森林,这让当时的灵湖村“一筹莫展”。

  几年前,沈卫东转变思路,发展“林下旅游经济”,建设起了“森林的秘密”等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项目。

  沈卫东的分享给林周县强嘎乡典冲村党委书记普次仁留下深刻印象。普次仁说,苏州农村的村干部干劲足、想法多、思路广,带动村里老百姓解放思想,这是他们要学习的地方。

  厚厚十几页藏文笔记记下了普次仁这几天来的所见所感。“6000多亩地只要20个人种,太高效了。”这让普次仁感到震撼。在林周县,“一家10亩地,全家都要出动”。

  据了解,林周县县域面积达4512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积约七八亩,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县,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没有实现土地效率最大化,更难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这次回去,普次仁打算尝试灵湖村“土地生产合作社”的模式,实行土地流转与机械化生产,同时产品多元化,除了小麦、青稞、油菜,在合适的土地上种植果树、饲草等。

  不断接触成功治理经验的同时,昂庆也在思考村子的未来发展。过不了多久,拉萨市旅游环线就会建成。林周县作为环线的节点之一,度假村、土特产商店等相关配套建设也可以开展了。

  参观了莫舍农家乐之后,昂庆想到他所在的村里有著名的热振寺、有5A级景区热振国家森林公园。他说,如果环线建成后,游客量跟着上涨,建设集住宿、餐饮、游玩为一体的农家乐是个非常可行的想法。

  昂庆对发展集体经济有信心,他说,现在恰扎村的发展是“天时地利”都具备,只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发动群众建设项目,未来恰扎村的集体经济一定会有大突破。

  此次苏州之行的微信群里,每隔几分钟就有人分享照片、视频,几天下来,聊天记录里已经有了上百张图片和几十个视频。

  昂庆计划回去后给村里的党员们上课,让他们看看这次学习参观的照片、视频,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到集体经济给当地百姓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作为返乡致富带头人,普次仁2013年担任典冲村党委书记之前,没有接触过党建工作,甚至担心“能不能服众”。几年下来,普次仁自己摸索、主动学习,在维护村子治安稳定方面工作出色,一下连任了三届。

  扎西卓玛说,在林周县,像普次仁这样的返乡书记有9位,他们放弃在外的事业,回到土生土长的农村,为村子发展奉献力量。值得一提的是,普次仁家里出了4名大学毕业生,目前全部回到西藏工作,这是为家乡作贡献最好的示范。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