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招了个“大经理”
2019-04-15 10:14:00  来源:farmer.com.cn  作者:蒋文龙 朱海洋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小山村高薪聘请职业经理人?这件事在浙江引发热议。点赞者有之,怀疑者有之,静观者亦有之,大家各抒己见,不由地加入到一场讨论中。小村原本静谧的春天,变得热闹而又引人瞩目。

  “敢吃螃蟹”的正是淳安县的下姜村——五任省委书记的联系点,浙江首屈一指的新晋“明星村”。去年,村里组建“千岛湖下姜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此次招录的岗位是公司的总经理。

  日前,在百余人的见证下,来自江苏苏州的赵祥斌接过聘书。作为某上市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尽管赵祥斌前后换过六次工作,但还从未受过媒体如此关注。

  对赵祥斌来说,下姜又何尝不是“螃蟹”?在此之前,他从没到过这里,甚至未曾听说过下姜。如今,赵祥斌必须从零做起,建团队、构模式,经营村庄无疑是一个巨大而富有诱惑的挑战。

  下姜为何要招职业经理人,又何以吸引赵祥斌?下姜实业公司准备何去何从?这种探索背后带有怎样的价值和风险?又有多少借鉴意义?带着这些问题,最近,记者专门前往下姜探寻。

  “明星村”的成长烦恼

  沿着千岛湖环湖公路,从县城一路向西,驱车八十里才能抵至下姜。这还算好了,16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赴村调研,需颠簸60多公里“搓板路”,又坐半小时轮渡,还得再绕百来个盘山弯道。

  此前下姜出名的,不是偏,而是穷和脏。有句俗语这么说,“烧木炭、土墙房、半年粮,有女不嫁下姜郎”。为了脱贫,上世纪80年代初,老百姓纷纷上山砍树,用来烧木炭窑。短短几年,群山成了“瘌痢头”。而村里则污水横流,臭气熏天。

  现在的下姜村,依然有名,人们常说她“绿富美”,翻身的背后离不开浙江五任省委书记的密切联系帮扶。去年,村里人均收入超过2.7万元,全年吸引了近50万游客,光农家乐和民宿下姜就有30多家。

  “游客这么多,但收入十分有限。”姜浩强是下姜村的党总支书记,他坦言,最大的原因还是缺乏丰富的业态,根子则在于缺乏运营、文创、管理等专业人才。

  如何破解这一问题?去年8月,下姜村成立实业公司,由全村224户786位村民以人头股、现金股、资源股等方式共同入股,其中现金股每股1万元,共有165人参股,享有分红权和监督权,不具决策权,董事会由6名村干部构成。

  没想到,首个项目就卡壳了。经过讨论,公司决定改建村里废弃猪栏,一楼做特色餐厅,二楼做培训教室。最初,下姜试图引入工商资本,可几波考察团来了又走,始终未能牵手成功。几个月过去,项目停滞不前。根据协议,2019年底必须分红。姜浩强急了。

  怎么办?村里讨论决定,既然村干部水平和经验都不行,而且将来实业公司也不单单做餐饮和培训,还要进行更多项目的拓展,如此一来,何不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要招索性就高薪聘请!

  春节后,“杭州发布”官方微信发出一则招聘启事:基准年薪18万元,上不封顶,你愿意去一座大山里的乡村,当职业经理人吗?

  18万元底薪?!下姜村内部炸开了锅,老百姓议论纷纷,社会上同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姜浩强更担心的是,从发布启事到笔试面试只有短短11天,真的有人愿意来小山村吗?

  为什么是赵祥斌?

  报名截止当天,拿到名单姜浩强嘘了一口气。26名应聘者来自9个省市,年龄从28岁到55岁,绝大部分是“85后”,其中不乏清华、浙大、上外等名牌高校的毕业生。他们中有的是大学老师,有的具有丰富的农旅项目操刀经验,有的已是年薪几十万元的职业经理人……

  如何从这群高手中挑选出如意的“大管家”?村里专门又请来8位专家,包括浙大教授、媒体代表,以及旅游、民宿、美丽乡村策划等方面的专家,大家一同出考题。

  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在面试过程中,除了考察应聘者的基本素养,更关注其综合能力,以及与下姜村优劣势的贴合度,特别是市场开拓、资本运行、运营管理等能力,经验丰富很重要,更要懂“三农”。

  赵祥斌今年51岁,“不安分”的他,在29年的工作经历中,当过农行经理,经营过有机肥,从事过精细化工,还当过上市公司的老总,业务涉及生态农业、市政园林、休闲旅游等,甚至还卖过汽车,但总体来说,与“三农”打交道时间最长,达20年。

  “我也是农民出身,老父亲当了30多年村党支部书记,因此对乡村感情很深。”谈到应聘理由,赵祥斌娓娓道来,“此前,我虽然没有来过下姜,但对浙江乡村,我并不陌生,觉得这里充满了活力,未来大有可为。当看到一个小山村有如此魄力,我更是肃然起敬。”

  最终,赵祥斌脱颖而出。许多人不明白,年过半百的他,为何放弃原有高薪,要单枪匹马来到一个小山村,开始新的职业生涯。受聘当天,结尾时,赵祥斌这样说道:“我不是来找工作、打工的,而是和大家一起做事业,一番大事业。”

  就在记者采访前几日,赵祥斌已经住到了村里,他向记者袒露了初步设想:未来,下姜实业的核心定位于“生态高效农业+旅游+康养特色小镇”,利用下姜村的品牌效应,借鉴类似于江苏华西村的外拓基地模式,做成超大型、5A级旅游示范景区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最终主板上市。

  记者看到,在赵祥斌描绘的“商业大厦”中,业务十分丰富,有花卉苗木、有机茶叶、蔬菜、稻米等种植业,有生态旅游、特色民宿、农事体验、婚庆风情等三产服务业,还有园林绿化、市政工程、新农村建设及商用房地产开发等。

  对此,有人评价不切实际,有人甚至冠以天方夜谭、痴人说梦。但赵祥斌似乎信心十足:“我知道,前进道路上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曲折、挑战,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有梦想一切皆有可能。下姜,就是梦开始的地方。”

  下姜实业能走多远?

  下姜村高薪聘人,虽暂告段落,但这场讨论,似乎并未就此冷却。一位美丽乡村的资深策划人坦言,过去几年中其团队为全国200多个乡村制定了规划,然而近七成因缺乏人才导致后续难以为继,最终规划成了一纸空文,被锁在抽屉中。

  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浙江在美丽乡村建设上一直以来都领跑全国。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浙江累计建成1162个休闲旅游特色村,吸引游客近4亿人次,实现经营收入427亿元。然而,记者发现,如同下姜一样,众多村庄都面临着人才危机。

  “未来乡村的发展路径,肯定不是简单种种养养,而是必须依靠以农旅融合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需要整合各类先进的生产要素,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此一来,弥补人才短板就成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中最为迫切的课题。”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黄祖辉说。

  在黄祖辉看来,下姜村通过公开聘请职业经理人,就是把要素资源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根本目的还在于推动产业发展,让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从这个角度看,乡村聘请职业经理人,就是往现代化管理方向迈进。”

  采访中,不少专家指出,聘请只是起点,关键还在于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记者了解到,目前,村“两委”已与赵祥斌达成共识,董事会充分下放人财物权限,使其拥有灵活的经营管理自主权,但在整体规划、重大投资等方面,赵祥斌必须向董事会报告,并定期汇报运营情况和接受财务审计。

  激励制度方面,第一年采取试用期,底薪18万元,第二年起,不设底薪,收入与效益密切挂钩,利润越多,提成越多,上不封顶,纯利润超过400万元部分,提成高达35%。当然,对于赵祥斌来说,一分一厘都需要靠赚出来,目前其也属于“光杆司令”,建立团队、厘清思路迫在眉睫。

  职业经理人能否胜任?人们拭目以待。除此之外,对于下姜的实体公司能走多远,这种模式又具有多少可复制性?同样议论纷纷。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巡视员楼晓云此前长期关注乡村业态发展,在他看来,下姜村公开聘任职业经理人,在乡村经营人才严重匮乏的今天,不失为一种有效路径,值得肯定,但不一定是方向,因为对于大部分村庄而言目前并不具备这种条件。

  “单独成立一个实业公司,作为纯经济实体来经营能否成功?成功了,它的意义何在?这些更值得关注和研究。”楼晓云认为,当前,如何来经营美丽乡村,最主要的核心在于怎样利用完善的基础设施,发挥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获得全面发展。“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要把村庄作为一个整体来经营,并为各类主体创业、业态培育打造平台,提供必要的服务,推进美丽乡村的品牌运营,在这方面作一些探索可能意义会更大些,此类经验的推广价值也会更高一些。”

  点赞也好,担忧也罢,无论如何,下姜村都已开始出发。一位资深的业内人士这样评价道,乡村经营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挑战和机遇共存,要给予宽松的环境,允许百花齐放、各显神通,对下姜村的这种探索,既不要捧杀,也不要棒杀。但他忠告“名村”:发展不能好高骛远,一定要脚踏实地。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