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郊首个“众创入乡”田园综合体启用
2019-01-29 14:58:00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黄勇娣 胥斌 范黎平 朱丽燕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近日,“众创入乡”天域·新义田园综合体发布会在沪郊金山区枫泾镇新义村举行。作为上海首个“众创入乡”试验基地,首批9个项目签约落户在村内的创客基地“创E桃源”,这标志着枫泾镇在全镇域的特色小城镇建设进程中迈出“乡村更新”新步伐,也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探索打造田园综合体提供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笔者在新义村的陆家埭看到,一排农家小楼的北侧靠河边,出现了9栋白墙黛瓦的江南小屋,清丽脱俗,充满设计感,整体又与周边江南特色民居风格协调。但你能想象,它们的“前身”竟是一间间废弃脏臭的农家猪棚?目前,入驻一期乡村创客基地的企业共有9家,涉及艺术涂料、芝麻加工、金鱼培育、马利画材、金王蜡烛、文化创意等产业项目。

  2018年3月,枫泾镇充分利用社会资本,与天域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田园综合体。经过近10月的打磨,“创E桃源”、邻里中心等一期项目已经建成。特色民宿、乡村迪斯尼、共享田园等二期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之中。

  “让废弃猪棚‘重生’,打造乡村创客空间,我们不搞大拆大建,不仅维护原生态乡村风貌,还用心保护乡村人文环境,并充分尊重乡村传统肌理和格局。”枫泾镇党委书记张斌表示,第一批乡村众创空间的启用,既可以让服务乡村振兴的企业获得发展机会和空间,也可以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还可以让农村村容村貌和整体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升。今后,枫泾镇将在释放乡村闲置资源潜力的同时,推动全镇范围内的长三角路演中心、科创小镇等功能板块的联动发展,打造一个以乡村振兴为先导的创新生态链和创新生态圈。

  打好美丽乡村“底色” 建设令人向往的乡村创客基地

  最是梦中桃花源,美丽乡村寄乡愁。驱车行驶在枫泾镇新义村,小鱼塘贯通成的五秀湖、栈道石桥下的点点梅香令人神往……

  如今,作为枫泾镇推进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点,新义村正在打造“众创入乡”田园综合体,依托长三角路演中心平台的要素集聚优势,实施芝麻、黄桃、梨园等一批产加销、乡旅休闲为一体的农创项目,今后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创客和市民游客前来。实际上,乡村创客基地独特的吸引力,首先就在于美丽乡村的“底色”。

  以前,新义村是出了名的“穷村”,但近10年来,这里先后实施了“十个一”美丽乡村建设和千亩果林经济带的规划等,村庄面貌大为改观。“这些年,年轻人进进出出的身影越来越多。吸引他们回来的,还是‘乡音不改鬓毛衰’里的乡村本味和‘梅子金黄杏子肥’里的乡村底色。”新义村党总支部书记尤利明感慨道。

  找回本味,打好乡村振兴“底色”

  十年前,初任新义村党总支书记的尤利明针对乡村发展千头万绪的工作,“起手抓”的就是环境提升及治理。“环绕村庄缓缓流过的小河,葱茏柏树荫下的‘小桥流水人家’......这些是我们乡村发展的最大‘底色’,‘底色’有了,村里的人气就有了,经济也会发展起来。”

  最近几年,新义村通过路面硬化、墙面白化、路灯亮化、100%完成拆违、100%规范土地流转等工作,全面改善人居环境,为后期美丽乡村建设打下良好基础。2015年起,枫泾镇“十个一”美丽乡村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新义村率先成为首批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经过环境综合整治后的新义村,“味”还是记忆里的乡村本味,“底色”却越来越清晰了。2016年,枫泾镇启动了“河长制”工作,新义村的17条河道都安排了“河长”和河道养护员,河道的水域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新义村的万罗泾、北支港、网埭浜经过整治后,河畅、水清、岸绿,河道里的小鱼越来越多,让不少上了年纪的村民感叹“仿佛回到了小时候”。除了河道,村子里的路面也宽阔了,路边绿化整整齐齐,村民自我治理的意识越来越凸显,宅前屋后也不乱堆物了,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让垃圾不见了踪影。

  激活文化,让乡村兼具颜值与气质

  新义村内有名的“故事人家”陆玉芳家庭,最近听闻新义村成功获得了“中国故事村”的称号后喜笑颜开,“这个可是‘国’字招牌,也是我们新义村实打实的特色啊。”

  “中国故事村”新义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村里迄今留有始建于1653年(距今已有460多年历史)的莲锡庵和建于1933年的圣心堂。一座庙宇、一座庵堂、一棵古树,都深藏着美丽的传说、动人的故事。讲故事、听故事,是“陆玉芳”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下一步,新义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将紧紧依托“故事”这个文化之魂,让故事文化融入美丽乡村的建设中,让美丽乡村成为有故事、有魅力的“乡村游目的地”。

  而产业的逐渐兴旺,也让乡村的颜值和气质越来越好。经过十年的发展,村里已形成以“新义路”沿线发展的旅游格局,有可欣赏绣球花、采摘草莓、亲子游的灿辉果蔬,有集采摘猕猴桃、务农体验于一体的内府农业专业合作社,还有供人休闲度假的新义农庄,都对上海市区市民游客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去年,枫泾镇提出了以全域旅游理念为引领,对接古镇核心景区,开拓了乡村旅游线路,新义村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站。

  谈及未来发展,尤利明说,村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让村民百姓的居住环境更美、自我管理意识更强、“钱袋子”更鼓,是全体干部群众的共同愿望。“这些年,我们尝到了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甜头’,也希望在将来能有更多众创力量参与新义村的建设,共同描绘新时代乡村的美丽前景。”

  新义村让年轻人“回归”的三个理由

  乡村的活力在于人。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就业,农村日趋老龄化、空心化,是全国各地农村都面临的一个发展窘境,其涵盖的有农村就业、农民收入等现实问题,也触及了村民身份的认同感、乡愁乡情等文化因素。年轻人“回归”,乡村才有未来。

  原先在市区经商的村民孙希洲是最早回到村里创业的年轻人之一。这两年,他的合作社与上海市农科院密切合作,目前有10多个新品种桃树正在他的桃园里等待春日开花,使新义村成为远近闻名的“黄桃之乡”。还有上海师范大学毕业的陆华辉本来可以跳出农门,最终选择返乡与其他4位伙伴共同成立上海辉灿果蔬合作社。

  村民为什么“回归”?首先在于有了增收的机会。新义村正在建设中的“众创入乡”田园综合体,通过出租农民存量宅基地和闲置房屋,将美丽乡村建设向众创空间打造转型,既为企业和创客提供了创新创业新平台,也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载体新渠道。唐亚英和丈夫陆林华是新义村陆家埭上的普通农民,现如今他们一家通过出租闲置的房屋,每年可以增收一万多元。同时,唐亚英还在天域公司做保洁工作,两项收入加一起,每年可以增收四万多元。

  今后,随着创客基地、民宿、休闲乐园等项目的运营,将会提供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创业、就业。

  村民回归的第二个理由,是整洁美丽的田园风光。如今,村民都爱上了散步、跳舞。村里一条3.8公里长的健身观光步道,串联起五秀湖、陆家埭党建公园、修身公园等景点,还吸引了邻村村民和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暴走”。

  第三个理由,就在于一个大写的“家”字。当初建设村口门头时,设计公司报价不低于40万元,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尤利明连呼造不起。一筹莫展时,村民有的来出点子,有的捐出家里造房子余下的砖,有手艺的则自愿来做工匠……群策群力下,一座充满江南水乡特色的门头搭起来了,只花了10万元。2018年6月,新义村邀请上海市摄影协会的摄影师来为村民拍 “全家福”,不少在市区工作的村民收到消息后纷纷赶回家中。2019年1月,中国故事村在新义村揭牌。党员先锋模范、孝敬父母、邻里和睦谦让……新义这个“故事村”,正在向外界输出一个个“回家”的故事。

  对话

  “乡村振兴,最终要靠‘人’来实现”

  上海郊区首个“众创入乡”田园综合体在枫泾启用,是激发农村“三块地”活力、为农民拓展增收渠道的创新实践,也是枫泾镇建设特色小城镇、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积极探索与尝试。

  乡村振兴工作,涉及的工作千头万绪。枫泾镇打造的这个田园综合体,到底是从哪些问题导向切入?今后将在哪几个环节上发力?这样的实践能否真正为乡村注入活力,并探索形成一条可持续的乡村振兴路径?为此,笔者与枫泾镇党委书记张斌展开了一番对话。

  笔者: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推进工作中千头万绪,您认为,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最重要的突破点在哪里?

  张斌:毫无疑问,“人”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核心、最活跃的要素。乡村振兴,最终要靠“人”来实现。传统农民年龄大多在50至70岁之间,缺乏现代农业技术和经营头脑,主要靠天气、力气、运气来耕种。一年辛苦劳作,全部依仗这“三气”,农业生产格局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转变。

  如何突破这“三气”困境?关键是培育新的有生力量,他们才是未来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我们认为三类新生农民是未来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一类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返乡农二代。他们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有着与生俱来的感情,又受过高等教育,对农业技术接受能力较强。另一类是多年外出务工、有些积累后返乡的农民。他们多年在城里打拼,不仅积累了资金和资源,也具备了一些城市生活的经历和市场化的头脑。他们明白城里人需要什么,农村如何与城市市场衔接,意识到乡村无限潜力后,回来进行二次创业。第三类则是专业型、规模型农业龙头企业,具有农业品牌效应,规模化、市场化经营,产出效益较大,吸纳劳动力较多,辐射带动能力也较强,比如已落户枫泾的“开太鱼”等品牌企业。

  当然,对于乡村振兴中的主力军队伍,我们要给予个人保障、创业政策等扶持,要像培育大学生村官一样,培育大学生村民。

  笔者:有产业才有人。今后,新义村的“产业兴旺”,将从哪些方面入手?乡村振兴中的“产业”与“人”是什么关系?

  张斌:乡村的产业,要因地制宜。新义村目前主打经济果林,今后首先将发展一系列的现代农业项目,比如黄桃、猕猴桃、芝麻等,并逐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然后,以美丽乡村为“底色”、以现代农业为“亮点”,推动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业的蓬勃兴起;第三,整合枫泾古镇文化资源,以金山农民画、中国故事村等品牌影响力,逐步培育大都市的乡村文化产业。

  有了新兴的产业集群,才会吸引人才和资本源源不断进入。当然,引入的社会资源必须是有乡村情怀的,并且不追求短期快速回报的,否则很容易一哄而上,最终难以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机制。

  笔者:这次启用的乡村创客基地,盘活了农民闲置的猪棚小屋。实际上,农村还有更多闲置资源。您在农村出生,在农村长大,对“三块地”肯定有自己的体会吧?

  张斌:土地是乡村的本,是农民的根,也是乡村的最大资源。农村“三块地”无疑是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农民拥有宅基地、承包地、集体建设用地三类土地的权益,如何将土地的权益转化为农民的收益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

  一是盘活闲置宅基地。目前,农村年轻人都往镇上、城里安家,导致农村大量宅基地闲置。闲置是最大的资源浪费。枫泾引入“众创入乡”理念,打造新义田园综合体,出租农民存量宅基地,将美丽乡村建设向众创空间打造转型,为企业和创客提供创新创业新平台,也为农民增收提供新载体、新渠道,就近工作增加其工资性收入,房屋出租增加其财产性收入,鸡鸭蔬菜出售增加其经营性收入,极大地满足农民四大收入中的三块收入。同时,大多数农村房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已年久破落,正进入翻建高峰期,要尽快出台在农村地区集中居住方案。

  二是规范流转承包经营地。要充分利用每一块土地,鼓励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专业大户、承包大户,实施规模化生产,提高土地产出,实现产业升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同时,要规范土地流转费,农户私下交易的过高土地流转价格,导致农业生产成本过高,挫伤农业生产积极性。

  三是改革放活集体建设用地。尝试推动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在土地所有权和农地性质不变的前提下,走出一条农村土地改革的新路子。从有利于盘活农民资产和大幅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有利于缩小农村与城市收入差距的角度,由点到面,先行先试,积极稳妥地引导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实行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入市。

  笔者:您能否用一段话,来简要总结枫泾关于乡村振兴的探索心得吗?

  张斌:乡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要让各类人才尽情地在乡村舞台上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乡村振兴,既需要懂得乡村治理的管理人才,又需要懂得农业技术的科技人才,还需要理解乡村风貌的设计人才,同时也需要满怀乡村情怀的经营人才。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气旺则乡村旺。所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以人才驱动乡村创新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