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怎么干】尹恒:巧用市场之手,让扶贫产业走得更远
2018-08-03 09:36:00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周妍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尹恒(左)与农技专家一起给猕猴桃树修枝。

  “做扶贫产业也要尊重市场。”这是尹恒第一次帮村里卖出1200斤香菇后,高兴之余冷静思考的结果。或者说,是一种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来自哪里?2016年,尹恒到湖北省南漳县肖堰镇观音堂村任主任助理,到岗的第一件事,就是跟着扶贫工作队发展香菇产业。跟着学、帮着干,当年10月11日,靠着扶贫工作队前期跑出的市场,尹恒和村干部到襄阳市区农产品交易市场卖掉了1200斤鲜菇,收获了当年香菇开市的6000元收益。另外,凭借扶贫工作队联系的资源,观音堂村又向一些企事业单位销售了一批香菇。虽然销售成绩不错,但尹恒明白:自始至终自己充当的只是“送货员”的角色,销路都不是自己跑来的。那么问题来了,将来扶贫工作队离开后,观音堂村的香菇产业能走多远?

  2017年8月,尹恒给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李乐成写信,汇报了观音堂村发展扶贫产业、带民增收的成果。他在信中写道,2016年年底,由他主导的“袋料香菇种植及电商销售模式项目”获得襄阳市十佳农村青年电商创业项目,还摘得湖北省“扬帆计划”创业奖。不难看出,尹恒对香菇产业融入了自己的思考,那就是通过发展电商让扶贫产业与市场对接,将脱贫的主动权掌握在观音堂村民自己手里。

  李乐成给尹恒写了回信,肯定观音堂村的成绩,鼓励尹恒在基层建功立业、成长成才。回信给了尹恒极大的鼓舞,他开始探索让香菇产业从“扶着走”变为“自己跑”的转型之路。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尹恒独立尝试线上线下寻找买家。“我是贫困村大学生村官。”在与香菇交易大市场网站联系时,他总是这样介绍自己。“你是个小年轻,又是外地人,能在农村这样踏实做事不容易。”不少老板到观音堂村考察之后对尹恒青睐有加,加之香菇品相不错,有的达成了购买意向,有的则一下子拉走了四五百筐香菇。

  有一段时间,企事业单位的香菇购买量明显减少,但观音堂村的香菇销售业绩依然很漂亮,而且卖给批发商不仅量大,货款回笼还快,省事省心。由此,观音堂村的扶贫产业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香菇产业的市场化转型成功之后,尹恒又将目光瞄准了村里的另一扶贫产业——红心猕猴桃的市场化“改造”上。2017年底,虽然30吨红心猕猴桃果子全部卖光,但尹恒统计发现,通过微信卖出的仅占两成,而通过扶贫工作队对接企事业单位销售的却高达八成。香菇销售的经验给了尹恒底气:猕猴桃市场也要靠自己打,微商渠道值得好好做。于是,在今年猕猴桃上市旺季之前,尹恒就提前3个月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猕猴桃生长情况,为接下来的销售预热。

  预热的效果很明显,很多顾客向尹恒咨询预定事宜。尹恒把顾客的预定信息发给已经离开村里的扶贫工作队员,向他们报喜。但尹恒觉得,让阅读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购买量还有一个过程,眼下要紧的是把微店尽快开起来,让潜在客户通过微店链接便可直接购买商品。好在村里的几位90后干部多次参与了镇里的电商培训,入了门,懂了行,从理论到实际操作,难度都不太大。

  产品销售环节突破后,尹恒接下来考虑的是如何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了。他参加了两期中组部和中国扶贫开发协会联合举办的贫困村大学生村官培训班,结识了把扶贫产业做得风生水起的同行,采摘休闲旅游、众筹等营销模式让他充满期待。“比如通过众筹,让顾客包一棵猕猴桃树,树上的果子归他所有,我们可以寄给他,也欢迎他来采摘,一旦人气上来了,那么村里的吃住产业就带动起来了。”尹恒描绘着蓝图。

  尹恒告诉记者,他虽然离村官任职期满的日子不远了,但村里的干部都熟悉了扶贫产业新的运作模式,他并不担心自己的转岗会导致市场的萎缩和客户的流失。因为村里有了一支用市场规律推动精准扶贫的“不走的工作队”。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