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涛:弘扬乡贤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2018-05-10 10:46:00  来源:ifeng.com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乡贤,即乡村里有德行、有声望、有才能的人。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土社会的鲜明体现,具有见贤思齐、崇德报本、孝悌仁义、诚信友爱等特点。我们应批判继承传统乡贤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践行和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接传统与现代,重铸新的乡贤文化,培育新的乡贤群体。不论是扎根乡里的贤者,还是外出打拼的能者,都是新乡贤群体的骨干力量。

  

  当前伴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大量青壮年劳动力逃离乡村,智力资源流向城市,留守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农村养老和留守儿童、妇女问题等“农村病”突显,造成乡村精神文明的荒芜和乡村治理主体的弱化,严重制约着乡村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贤是基层社会稳定秩序和引领文明的中坚力量,完善乡村治理体系,重建乡土文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乡贤力量的参与。激发他们的活力与激情,有利于改变当前农村空壳化和乡村凋敝的尴尬现状。 吸引乡贤返乡,助力脱贫攻坚。以乡贤促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生动力。通过亲情乡情招商,实施“乡贤反哺工程”,唤起乡音不改、衣锦还乡、叶落归根的文化乡愁,吸引遍布各条战线的南阳籍企业家、学者、大学生等精英群体返乡就业创业,实现城乡人力资源对称性流动和置换,缓解城市就业压力,推动智力资源回流,发挥乡贤资源优势,为乡村带去资金、科学技术和发展理念,在农业、旅游、法律、医疗、文化等领域形成“乡贤+”系列品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凝聚乡贤力量,完善乡村治理体系。重视乡贤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地位,充分发挥老干部、老党员、老族长在协调冲突、化解矛盾、解决纠纷、教化群众及村民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可以吸纳人大代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退休干部、种养殖能手、妇女、进步青年等组建乡贤议事会、乡贤参事会、乡贤理事会,充分发挥乡贤的亲缘、人缘、地缘优势,积极引导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强化乡村治理主体,注重把一批乡里精英和有学识、技术的人才吸引到乡级、村级组织中来,承担起乡村事务管理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以“人的新农村建设”的理念来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逐步促成从能人治理到贤人治理再到众人治理,从经济治理到社会治理再到文化治理的村民自治转型。

  弘扬乡贤文化,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农村空心现象迫切需要乡贤文化的回归,以健康向上、孝悌和谐、文明友爱的乡村风尚抵制消除赌博迷信、搓麻打牌、炫富攀比等陋俗陋习,发挥乡贤在教化美俗、改良世道人心、改善村容村貌等方面的作用。由乡贤牵头制订村规民约,让乡贤有效参与并引领农村文化建设,引领文明风尚,遏制低俗恶俗之风。建立乡贤文化馆、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文化长廊、文化墙等文化教育场所。开展讲好乡贤故事,书写好家训,传承好家风活动。加大对古民居、古亭台、古牌坊的保护修缮力度,由乡贤领衔编修族谱,把修身齐家、爱国爱乡、报效桑梓等模范案例和人文精神植入到家谱家规族训之中,延续乡贤文化血脉。组织由儒学研究者、专家义工为主体的宣讲团,开展乡村儒学讲堂,编写乡村儒学教材,在乡村提倡“明人伦、有爱心、辨是非、知廉耻”等儒家道德观,培养“新乡贤”群体,带动精神脱贫,打造“儒风孝道之乡”,重建乡村的精神信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乡贤是乡村公共秩序的维护者和文明乡风的引领者。回顾历史,历代乡贤作为政府与基层民众的中介,上通下达,协助配合政府处理大量“公共管理”事务,如抢险救灾、扶危济困、铺路修桥、挖渠筑坝、尊师重教、淳化乡风、解决争端、稳定秩序等。乡贤文化的缺失消弭会导致农村成为文化真空地带,给其他不健康文化以及外来宗教迅速占领以可乘之机。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乡贤文化,找回乡村记忆,重建乡村和谐秩序,使乡村成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文明家园。(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韩涛博士)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