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德年轻干部“四下基层”收获了什么
2022-11-11 09:14: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福建省宁德市全面推进市、县两级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培养锻炼,到农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调研”,促进年轻干部培养锻炼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近日,记者就推行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培养锻炼专访了宁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惠。

  记者:宁德市为什么要组织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培养锻炼?

  陈惠:主要基于几点考虑: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亲自倡导推行“四下基层”制度(即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30多年的实践证明,这项制度是我们宁德培养锻炼干部、转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法宝。二是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党员主动到基层去“墩苗壮骨”,组织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培养锻炼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自觉行动。三是一些干部不缺学历但缺经验,不缺理论但缺实践,不同程度上存在对基层情况不熟悉、贴近群众不够等问题。四是一些乡村存在人才紧缺、年轻干部能力素质跟不上要求等问题,制约着乡村振兴。

  记者: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培养锻炼主要方式有哪些?

  陈惠:市委提出了规划培养一批、实践培训一批、挂职锻炼一批、交流任职一批等举措。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组织1500多名年轻干部到乡村一线参加实践锻炼,先后选派10名市直优秀年轻干部担任乡镇党委书记,今年又选派62名选调生到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41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县信访局、乡镇班子和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挂职。

  记者: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培养锻炼重点内容是什么?

  陈惠:我们紧扣干部培养锻炼和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把火热的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坚持做到“五个贯穿始终”,让年轻干部明白“干什么”“怎么干”。

  把学深悟透新思想贯穿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大力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

  把宣传路线方针政策贯穿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培养锻炼全过程,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在闽东大地开花结果。

  把体察民情民意贯穿始终。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看“田面、人面、市面”“路面、屋面、桌面”,与群众同吃一桌饭、同坐一条板凳,面对面交心谈心,了解掌握社情村情民情。

  把解决实际问题贯穿始终。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把助力乡村振兴贯穿始终。围绕“走闽东特色路、建设全国样板区”,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共商发展思路、共谋发展良策,促进乡村振兴任务落实落地。

  记者:保障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培养锻炼,需要建立哪些工作机制?

  陈惠:为确保年轻干部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我们建立健全了几项机制:一是干部培养机制,实施年轻干部全链条梯次培养工程,完善年轻干部向基层一线流动的激励措施,激发他们到基层一线历练、艰苦地方磨炼、吃劲岗位锻炼的热情。二是干群联系机制,实施年轻干部理想信念宗旨教育计划,大力传承“把心贴近人民”等优良传统作风,引导年轻干部在乡村一线锤炼党性修养、涵养为民情怀。三是考核管理机制。对实践培训干部进行全程纪实管理,对交流挂职、任职干部实行专题培训、单列考核,经常性、多渠道考核了解他们的现实表现。四是成果转化机制。把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培养锻炼与推进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

  记者: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实践活动是培养锻炼工作的重要手段,主要采取了哪些组织形式?

  陈惠:我们坚持分批次开展实践活动,每批时间跨度为3个月,每月集中5天左右驻村开展实践活动,累计不少于15天。主要形式有几个:建立实践基地。按照有坚强堡垒、特色产业、食宿条件、劳动基地、帮带导师、安全保障的“6个有”标准,在全市打造一批实践基地。精选帮带导师。筛选一批政治素质好、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乡村干部、乡村振兴指导员、驻村第一书记、村党组织书记等担任实践导师,搞好“传帮带”。拓展活动深度。创新活动载体,开发红色教育、产业调研、农事劳动等320多个实践项目,通过“菜单式”管理、差异化组合,满足来自不同领域学员的实践活动需求。选树先进典型。每批次实践活动结束后,由各分队临时党支部牵头,结合导师、乡村干部、党员群众等的评价意见,按照一定比例确定优秀队员,作为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的参考依据。

  记者: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培养锻炼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对推进乡村振兴产生了什么样的效应?

  陈惠:一方面给年轻干部培养锻炼提供舞台,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锤炼了做群众工作本领,改进了工作作风。另一方面助力了乡村振兴。这主要有3个方面:通过建好基地,促进“双增收”。各县(市、区)“四下基层”实践基地依托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统一管理运营,有效盘活了一批闲置农房、抛荒田地等,促进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通过干部下沉,带去新理念。年轻干部广泛宣传惠民惠农政策,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申报项目资金,进一步激发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打造新业态,带旺乡村人气。活动开展以来,年轻干部帮助乡村因地制宜打造了企业团建、研学旅行、“微度假”等新业态80多个。

  本报记者 林华维

  本报通讯员 雷祖平 王进兴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