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榜样 | 辽宁省阜蒙县于寺镇官营子村党总支书记张庆年:认准一个“干”字,共同过上好日子
2022-10-28 14:10: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 李慧 安邦 张维广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面对面接受采访,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于寺镇官营子村书记张庆年显得有些局促。而当领着记者去看居民住宅小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产业发展区时,一路上张庆年打开了话匣子。

  站在果园种植区,张庆年指着远处的连排大棚说:“扎根官营子村13年,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把穷日子过美,把苦日子过好,现在全村基本上实现了‘四个一百’目标,即一百年不用打井、一百年不用盖房、存款超过一百万的村民有一百户。”这“四个一百”目标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筑基:“咱们村就一个派,叫共同过好日子派”

  官营子村距离市中心有60多公里,由玉泉龙村和官营子村合并组成。曾经,“偏僻”“贫穷”“落后”是官营子村的标签,全村三分之一的村民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如今的官营子村,拥有4个规模化产业区,村集体经济资产超千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从6000多元增至3万元,是10年前的5倍。

  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源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庆年。张庆年是土生土长的官营子人。早些年,他搞过种植养殖,做过生意,村民说他脑筋活络是个大能人,2009年推选他为村委会主任。

  官营子村由两村合并组成,村民之间难免存在利益纷争。在全体村民代表大会上,张庆年严肃表态:村里没有这个派、那个派,如果有也只能是一个派——叫“共同过好日子派”。

  张庆年理清了两个工作思路:一是带着村干部干,做给老百姓看;二是带领村民致富,让村子强起来。他向村民承诺,5年内将为村里办3件事:打井、拉电、建大棚。

  接下来,张庆年像拧紧的发条一样忙个不停。他想方设法向上级申请资金,带领村民打井;向供电部门争取项目,实现了家家通电;建大棚资金不够,张庆年自己垫付……到了2013年底,他许诺的3件事全部超额兑现,全村发展节水灌溉农田1.6万亩,建设集中连片暖棚近2000亩。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的力量可期”,张庆年从建强班子着手,示范带领村班子谋事、干事。前年,村“两委”换届后,他又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新班子成员6个人,大家一起跑项目、忙建设,谁也没有一句怨言。原村“两委”成员彭瑞华已经退休,张庆年一声招呼就赶过来帮忙。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全体村民认准一个“干”字,治理荒山秃岭、调整产业结构、开发乡村旅游,一个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发展成为文明富裕的新农村。

  发展:基础设施大提升,老百姓住上电梯房

  从阜新市向西北方向出发,一排排红色居民小楼醒目地矗立在蓝天白云之下。孩童在嬉戏,老人在闲谈,不远处的农业大棚里年轻人在忙着种植灌溉,俨然一幅动静相宜的乡村田园图。

  2018年,官营子村建成8栋共5万平方米住宅小区,396户农户离开祖辈居住的砖瓦房,搬进了电梯楼。小区成立物业公司,集中供暖供气,停车位、路灯、凉亭一应俱全,小区还配套建设了商业网点和农贸市场,兴建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幼儿园,让“一老一小”都能得到妥善照顾。

  “改善村民居住环境还得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把好事办好。”张庆年是安置回迁小区的“设计师”。小区绿化带里栽种果树500余棵,让村民一年四季有果吃;小区一楼不住人,供村民停放电动车、三轮车等;两侧建有蓝色大棚,供村民停放各类大型农机;小区后面新建了6栋暖棚菜园和21.6亩裸地菜园,免费给上楼农户耕种,实现蔬菜自给自足。

  “目前,除了一小部分村民随子女进城不再回来,余下村民已经全部上楼。‘一百年不用盖房’的目标基本上实现喽。”张庆年笑着说。

  在官营子村的产业规划图上,清晰规划了“一点带四区”的产业发展格局,即以庆年家庭农场为基点,北区建棚菜基地、东区建养殖基地、西区建杂粮基地、南区建林果基地。四个基地沿路有不少方塘和蓄水池。张庆年解释,农业生产灌溉是关键,按照“用好河套水、留住天上水、节省地下水”的思路,村里整合抗旱救灾、水利建设等资金,建设方塘20个、蓄水池40个,彻底解决了灌溉问题。

  借助“村村通”工程,官营子村还修通了村屯路,安装了144盏路灯。村里还建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民间文化“黄河阵”大舞台,修建了村史展览馆、文化广场。基础设施提升,最开心的是村民。村民王娟笑着说:“现在环境美了、腰包鼓了,让去城里生活都不换。”

  致富:土里掘金,村民存款超百万

  大河有水小河满。张庆年心里清楚,要为广大群众谋福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前提。

  东北冬季气温低且低温时间长,搭建暖棚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起初,种惯了田地的村民不理解,觉得多花钱,没必要。张庆年挨家挨户做通思想工作后,缺少资金的难题又摆在眼前。张庆年自掏78万元垫付了首期扣棚资金,从暖棚开工建设到生产,从育苗到定植,无论刮风下雪,在棚区总能看到张庆年忙碌的身影。

  付出就会有收获。大棚蔬菜种植一年能收三四茬,每一茬扣棚户都能赚个万八千的。看着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张庆年比谁都乐呵。当初没参与的村民也动了心,嚷着要扣棚。现在,官营子村有三分之二的村民成了扣棚户。

  2013年,张庆年创办了庆年家庭农场,实施机械化作业,他在林下和暖棚间种植苦参、桔梗、赤芍等药材3000亩,每亩土地效益又提高了一倍。现在,庆年家庭农场已发展成为阜新市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家庭农场,每年支出劳务费200多万元。不少村民不离土不离乡,在农场务工年平均收入2.5万元。

  从土地里掘金,这是农民的智慧。农场运行几年后,官营子村搭建土地流转平台,让村民自己给土地分等级,将自家零散土地流转给农场,农场整合所有土地进行统一调配,形成了“民主定价、流转自如、规模经营”的土地集中管理模式。“至今我们村未发生过一起土地纠纷。”张庆年骄傲地说,全村50亩以上种植大户有50多户。

  村民姚鹏经营着两个暖棚,种植茄子、辣椒,每个大棚年纯收入在8万至10万元。搬到安置小区后,他又在养殖区租了一栋圈舍,饲养30头牛,年纯收入能达到20万至30万元。“我家存款早就超过一百万了。”姚鹏笑着说。

  为了村子发展、百姓致富,张庆年付出了全部心血,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老百姓为了表达感谢和敬重,为他写了一首打油诗:远学毛丰美,近学张庆年,村道灯盏盏,照亮新未来。张庆年说,这首诗是最暖心的肯定、最有分量的荣誉。

责编:尹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