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河南淅川县张河村书记张家祥:丰收了,不再担心产品没人收
2022-03-11 09:34: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董振亚 本报记者 刘凤双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明天我就要去省里报到了,你今天采访算是赶巧了。”3月2日下午,记者在没有提前联系的情况下,来到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采访全国人大代表、张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家祥。

  南水北调总干渠从张河村穿村而过。为了保证水质,张河村有山不能开采、有水不能养鱼。张家祥说,“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我将围绕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水质保护、移民乡亲后续发展提出建议。”

张家祥代表在石榴种植基地(资料图)。

  受 挫

  张河村一马平川,土地肥沃。20世纪80年代,由于村民普遍不懂得种植经济作物,只能守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1996年,27岁的张家祥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老父亲知道后极力劝阻,担心他挑不起这副重担。为了让老百姓日子有奔头,张家祥第一次违背了父亲的意愿。

  “一定要让乡亲们摆脱贫困。”上任第一天,张家祥暗自发誓。种啥,才能让群众增加收入?张家祥打算走出去看看。上任之初的三四年间,张家祥自费到山东、河北、湖南、云南、陕西等地考察,经过反复比较,最终商定引种优质辣椒、新西兰青皮豆和日本高糖南瓜。

  种什么定下来后,如何让乡亲们愿意种呢?面对乡亲们“不怕没丰收,就怕没人收”的担心,张家祥承诺:“已经与有关公司签订了保底收购协议。”给大家吃了颗“定心丸”。

  第一茬辣椒成熟后,张家祥颠簸两个多小时将一车辣椒运到县城。公司负责人左看看右挑挑,说了声“这些辣椒质量不太好,收购价要打七五折。”对方的突然变卦,对张家祥来说,如同晴天霹雳,“一车辣椒要亏3000多块啊。”年轻的张家祥流下了眼泪。

  “辣椒销售出了点问题,所有村干部都到村部等我,商量下一步咋办。”出了收购公司大门,张家祥先给村里打了个电话,然后披星戴月往回赶。凌晨两点多,村部亮起了灯,叹气声、争论声打破了深夜的宁静。张家祥说,“明天继续按原价收购辣椒,亏的钱我个人承担,不能失信于群众。”

  转 机

  外出考察时,张家祥意识到湖南长沙市场前景广阔。会后,张家祥简单收拾行装,前往长沙探路。“现在回忆起来,那些日子真不好熬哦。想吃好一点,住好一点,可钱从哪儿来呢?”张家祥说。

  张家祥想在马王堆附近的市场给村里的辣椒做个广告,一个户外广告牌挂半年要8000块。广告商的报价让张家祥倒吸了一口凉气。

  “河南省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有万亩鲜椒基地,联系电话……”一个晚上,辗转反侧的张家祥灵光乍现,就着昏黄的灯光写下一张又一张辣椒销售广告。第二天,张家祥起了个大早,揣着一沓广告来到市场附近的宾馆,从一楼到六楼,将纸片塞进每个房间。

  “喂,你好,我是收鲜椒的……”几天后,一个收购电话让张家祥欣喜若狂,“没想到,自己的笨法子有效果了。”之后,浙江宁波驻长沙的收购商闫帮军、王国兴也先后打来电话,提出要到村里实地考察,签订收购合同。就这样,辣椒价格由原来的每斤5毛涨到了7毛。

  继辣椒以后,村里又适时种上了日本南瓜、青豆等经济作物。为兴建专业营销市场,他把自家的钱也搭进去了,妻子气得三天没有吃饭,说他是个傻子。

  营销市场建成后,优质服务迎来了八方客户。每到青豆、南瓜、辣椒上市季节,吸引来自20多个省市的客商前来收购。“最忙的时候,云集客商上百家,日交易量上千吨!”张河村的农产品从此打开了销路。

  思 变

  随着张河村产业日益红火,危机也悄然而至。“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出现板结。”摆在张家祥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是,“转型发展,路在何方?”

  机遇终于来啦!淅川县为引导农民升级传统种植业,出台了财政扶持、信贷支持、品牌认证、基地建设奖励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引进农业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发展高效生态产业。

  乘着政策东风,张家祥马不停蹄地谈合作、上项目。经过考察,确定了上马“树能保水土、花能观赏、果能卖钱”的软籽石榴,收到了一地生“三金”的效果。

  “土地流转给企业,一亩地租金是800块,这是第一金;土地流转后返租倒包,老百姓去公司、企业务工,原则上一个劳动力承包40亩地,一亩地一年720块劳务费,这是第二金;为提高返租倒包农户的积极性,1斤商品果给承包人提取1块钱,这是第三金。”张家祥介绍说。

  67岁的村民吴文荣承包了39亩石榴地,去年一年收入3万多块。她说,平时石榴管理就是剪剪枝、施施肥,不像外出打工那样辛劳,“这活儿干着不累,又在家门口挣钱,挺好的。”

  如今,一座5000吨水果气调保鲜库在张河村落地。张家祥说:“二期气调保鲜库预计5月开工,建成后将减轻石榴大面积上市的库存压力,拉长石榴销售周期,增加销售收入。”

  除了软籽石榴产业外,张家祥又在琢磨新的增收渠道,“下一步我们主要想在农旅结合上求突破,进一步绿化美化村里的环境,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在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上‘做文章’。”这位有着26年经验的老书记表示,在新产业发展上甘当“小学生”,“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行则将至,未来可期!”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