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实用资讯> 正文
韭蛆防治技术
2015-08-13 16:30:00

  危害症状

  韭蛆即韭菜迟眼蕈蚊的幼虫,是韭菜的主要害虫。幼虫在春秋季以水平活动为主,初孵后先行水平扩散,为害韭株叶鞘、幼茎、芽,引起幼茎腐烂,叶片枯黄,而后把茎咬断蛀入茎内。夏季幼虫向下活动,蛀入鳞茎,造成鳞茎腐烂,引起韭墩死亡。

  生活习性  

  一般一年发生4代,分别发生于5月上旬、6月中旬、8月上旬及9月下旬。以蛹越冬,冬季入潜土下3cm处越冬。韭蛆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宽,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能安全越冬。而在棚室内则无越冬现象,可继续繁殖为害。土壤湿度是韭蛆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黏土田较沙土田发生量少。

  防治技术

  一、农业防治

  1、收后覆膜防成虫。韭菜收割后,立即在韭菜畦面上覆盖塑料薄膜3-5天,待韭菜伤口愈合,气味消失后,再揭掉薄膜。   

  2、移栽管理。苗床换新土,育苗时浸种催芽,移栽时挑无蛆鳞茎。韭根移栽时应杀灭幼蛆,或将韭根曝晒1-2天,然后再移栽。

  3、培沙。露地韭菜,培1-2cm厚的细河沙土1-3次,可弥住土缝有效阻止蚊成虫产卵或干燥地表、改善韭蛆的适生条件,不利幼虫孵化。 

  二、物理防治

  用糖、醋、水配制诱杀液,比例为3∶3∶14。用口径40-50cm的陶盆或瓷盆装诱杀液,盆底离地面1m左右,固定好盆。离盆口30cm的正上方点盏40瓦电灯,灯头处用口径 10cm防水罩罩住,天黑前亮灯,每晚点2小时关灯。

  三、化学防治

  在韭菜种子播种或根苗移栽前,每亩用1.5%辛硫磷颗粒剂与基肥同施,效果极佳;在幼虫危害盛期,如发现叶尖变黄变软,并逐渐向地倒伏时,用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灌根处理,隔7d重复处理1次;在成虫羽化盛期,用48%地蛆灵1800-2000倍液,隔7d喷灌1次,连续防治3次。目前多提倡使用无公害的植物源农药等,如复方苦参杀虫剂。(作者: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王庄村书记助理)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王鹤飞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