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实用资讯> 正文
土地里种出的”石油“
2014-07-21 15:40:00

  制图:王澎刘耘竹

  蓖麻花序

  蓖麻果

  蓖麻籽

  编者按

  我国的蓖麻由印度传入,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可提起蓖麻,仍然有很多人感到陌生。其实,蓖麻籽可以榨油,茎秆可以制麻、造纸,根茎籽皆可入药,蓖麻用途广泛,已在很多领域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近日,记者来到山东省淄博市农科院80亩试验田,听院长王光明讲述蓖麻这种小作物的大能量,以及他呼吁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蓖麻产业的缘由。

  30年积累育出 10个“淄蓖麻”杂交种

  “30年共选育高产高油蓖麻杂交种10个,分别为淄蓖麻1号~10号,已推广至吉林、内蒙古、新疆、云南、广西等20余省(区、市),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巴西等10多个国家提出合作研究意向。”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政府就非常重视蓖麻种植。1959年,国家下发文件,提出“要发动群众尽量利用零星空隙土地,种植油菜、花生、芝麻、向日葵、蓖麻等油料作物”;1960年,农业部等6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发动群众利用空闲地种植油料作物的联合通知》,从此,无论南方、北方、山区、平原,蓖麻的踪迹遍布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蓖麻种植面积和产量一度跃居世界第一位,各地蓖麻育种也风生水起。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山东省淄博市农科院的科研人员立志研发出高品质蓖麻杂交品种。30年过去了,王光明和他的科研团队取得了丰硕成果,共选育出高产高油蓖麻杂交种10个,分别为淄蓖麻1号~10号,其中4个品种通过了中国作物学会鉴定,6个品种通过省级审定,经专家鉴定,淄博农科院的蓖麻杂交育种成果居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淄蓖麻系列杂交种已推广至吉林、内蒙古、新疆、云南、广西等20余省(区、市),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巴西等10多个国家提出合作研究意向。

  “蓖麻的利用价值非常高,其中最主要的当属蓖麻籽,含油量达50%左右,为其他油料作物所不能及。”每当提起蓖麻的用途,王光明总是如数家珍,“蓖麻油是航空航天最重要的润滑油和刹车油、重要的生物能源、最有前景的化工原料。”

  突破杂交瓶颈发现

  “非温敏”型雌性系““非温敏”型雌性系使蓖麻杂交种的杂交率提高到90%以上,亩产达到300公斤,含油量超过50%,“淄蓖麻7号”实际亩产更是达到334.7公斤,含油量高达51.99%,比印度培育的杂交种单产提高50%以上。”

  蓖麻杂交育种的核心技术是选育全雌性和自交系,对于这个问题,多是通过人工诱导实现性逆转,在单雌株花序上镶嵌雄花,美国、前苏联、印度都有过类似的研究成果,但他们所用的雌性系属温度敏感型,这样的蓖麻雌性系易受环境温度影响,当杂交制种田内温度变化较大时,花序上也会产生部分雄花,并进行自花授粉,严重降低了杂交率,培育出的杂交种一般亩产只有200公斤左右。

  因此,如何提高杂交率,成为蓖麻杂交育种的重要技术瓶颈,王光明和他的团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最终,利用农艺措施诱导等方法育成了不受温度影响的“非温敏”型蓖麻雌性系,杂交率提高到90%以上,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亩产达到300公斤左右,含油量超过50%,“淄蓖麻7号”实际亩产更是达到334.7公斤,含油量高达51.99%,比印度培育的杂交种单产提高50%以上。

  此外,法国、印度等国家常用的育种材料多为对短日照比较敏感的种质资源,引种到我国适应性表现较差,尤其在我国东北、西北等纬度较高,生长季日照较长地区表现为晚熟至极晚熟。为了解决蓖麻品种的适应性问题,王光明和他的团队广泛收集国内外种质资源,通过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结合的方法,创新出一大批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种质资源。王光明的解释很实在,“我们的试验田里长着400多种蓖麻资源,各有特点和优势,我们只不过是把它们的优势尽量集于一身。搞制种拼的是积累,谁积累得多,谁功夫下得深,谁才可能多出成果。”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王蔚萍 缪翼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