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实用资讯> 正文
超级稻亩产超900公斤
2011-09-23 12:00:00

 

  新闻提要

  9月19日,农业部验收专家组组长、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宣布,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其指导培育的“Y两优二号”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达到926.6公斤,创中国大面积水稻亩产最高纪录。袁隆平称,下一个目标是用10年的时间实现亩产1000公斤的梦想。

 

  农业部验收专家组组长程式华9月19日下午宣布,经专家测定,位于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羊古坳乡雷峰村百亩试验田的超级稻加权平均亩产达到926.6公斤。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说,这标志着我国杂交稻技术在世界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验收:3块田亩产均超900公斤

  9月18日,由农业部组织的专家、教授来到雷峰村,对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杂交稻“Y两优二号”108亩高产攻关片进行了现场验收。专家组将攻关片所有田块进行编号,随机抽取了2号、5号、8号共3块示范田。

  据程式华介绍,2号田实收面积501.2平方米,实收毛谷920.1公斤,5号田实收面积559.1平方米,实收毛谷1165.9公斤,8号田实收面积562平方米,实收毛谷1106.1公斤,经烘干除杂后,按标含水量13.5%折算,分别折合亩产901.1公斤、938.2公斤、940.5公斤,加权平均百亩片平均亩产为926.6公斤。

  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亲自指导。袁隆平说,水稻亩产达到900公斤,小面积容易实现,要在一百亩的规模达到这个产量,难度很大。

  袁隆平坦言,18日专家组前往隆回验收时,自己在办公室的心情有少许焦急,在晚上得知验收结果后,“心里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

  技术:杂种优势结合形态改良

  1997年,袁隆平总结我国40多年来杂交水稻的育种成就与经验,提出了杂种优势利用与形态改良相结合的培育超级杂交稻的路线。此次实现亩产过900公斤的“Y两优二号”品种,正是该技术路线的成果。用袁隆平的话来说,形态改良就是品种要有“高大的体格”,杂种优势就是要“体力充沛”。

  据透露,在第三期目标攻关过程中,因为今年新采用了一种超级稻专用肥料,才能确保其亩产达标。此外,隆回县高产攻关基地的优质土壤,为实现达标提供了基础。

  口感:港澳记者一顿吃三碗

  超级稻是否只重数量不重品质?袁隆平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水稻主要讲数量,品质放在第二位;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百姓不满足于吃饱,还要吃好,因而,超级稻培育提出了既高产又优质的要求。

  超级稻大米口感如何?袁隆平在发布会现场讲了两个小故事。

  有4位来自港澳地区的女记者曾到湖南杂交稻研究中心采访,用餐时被邀请吃超级稻大米,其中,三位女记者一次吃了三碗饭,另一位也吃了两碗,均对大米口感赞不绝口。

  香港一位亿万富豪,在研究中心用餐,吃了超级稻大米后,当场要求打包回去让夫人品尝。

  前景:大面积推广尚待时日

  根据相关规定,“Y两优二号”必须在百亩以上的示范片连续两年亩产达900公斤以上,才能宣告育种成功。相关专家介绍,高产超级稻培育需要较高的技术规范,对土壤也有一定要求,因此要推广到普通农户尚待时日。

  程式华也坦言,该品种水稻目前只能在得到验收的湖南境内推广,由于全国水土、气候差异较大,因此大面积推广还有相当的难度。“这个品种要在全国推广,还要经过国家的审定,它还要一个实验过程。”

  目标:10年实现亩产1000公斤

  已经81岁高龄的袁隆平自称“80后”。他透露,希望自己成为“90后”时,能够实现超级稻亩产过1000公斤的目标,这是他个人的梦想。

  袁隆平说,超级稻亩产攻关1000公斤,尚未得到农业部批准,但他自己会积极争取。他说,亩产过1000公斤,肯定难度很大,亩产700、800公斤的目标实现均用了4年时间,900公斤用了7年时间,亩产1000公斤准备用10年时间来实现。  

  延伸阅读>>>

  什么是超级稻

  人口不断增长的压力促使亚洲各国开始实施高产水稻的研究计划,而把产量达到每亩800公斤到1000公斤的水稻品种称为“超级稻”。

  

  超级稻研究回顾

  1997年:由袁隆平主持的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启动,以实现大面积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为目标。

  2000年:中国超级稻先锋组合两优培九连续两年在湖南龙山两个百亩片种植,亩产达700公斤。

  2002年:湖南龙山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817公斤,标志超级杂交稻可在一般生态条件下大面积推广。

  2003年:湖南中方等4个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分别达到808公斤、805公斤、801公斤、813公斤。

  2011年9月19日:农业部公布,袁隆平指导培育的“Y两优二号”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达到926.6公斤。

  

  超级稻研究意义何在

  “要知道中国目前水稻平均亩产只有400-500公斤,这次926.6公斤单产的水平,可以说是相当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称,此次突破意味着中国可以节约大量耕地,用以种植其它有着较大供需缺口的作物,例如玉米或油料作物。

  李国祥还指出,水稻单产提高更意味着水资源的节约。数据显示,中国农业耗水约占全国总耗水量的70%,而水稻用水几占整个农业耗水的70%。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国辉介绍,在耕地增量有限的情况下,提高水稻单产是保证粮食安全非常重要的途径。马国辉认为,“Y两优二号”冲击亩产900公斤成功再次证明,只要有好的品种、好的种植栽培方法以及优质耕地,我国水稻仍有较大增产空间和提升潜力。

  此前袁隆平也曾表示,中国杂交水稻在许多国家都适合种植,如果世界上杂交稻种植面积增加7500万公顷,每公顷按增产2吨计算,可增产粮食1.5亿吨,多养活四五亿人口。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