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没有找到
当您看到这个页面,表示您的访问出错,这个错误是您打开的页面不存在,请确认您输入的地址是正确的,或者请通过下边的搜索重新查找资源,中国江苏网感谢您的支持!
30秒钟之后将会带您进入中国江苏网首页!
大学生村官网 > 实用资讯> 正文
小小塑料瓶盖中“淘”出富民产业
2011-07-01 12:00:00

彭鹏在车间里劳动


  彭鹏今年25岁,是徐州师范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毕业生。2008年夏天,彭鹏放弃了留在城市工作的机会,经过层层选拔来到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刘集村担任村主任助理。

  刘集村共有人口2300人,由于村里土地不多,村民们为了增加收入,农闲时只好选择到外地打工。彭鹏经过一番调研,琢磨着带领村民一起做点什么。

  有了创业的激情,还要有合适的项目。大学实习期间的一次见闻让彭鹏产生灵感。当时,路过宿迁市一个叫耿车的地方,发现那里加工废塑料的非常多,一个镇上就有2000多家。彭鹏还了解到这个项目“投入不大,还能提供多个就业岗位”,他觉得这个项目也适合在铜山“落地”,正好和自己的专业对口。

  通过考察,他把创业项目锁定在了塑料瓶盖上面。他要做的就是把回收的瓶盖加工成塑料颗粒,然后再卖给相关企业做原料。

  据有关部门统计,一个中等城市每年产生的塑料废弃物,可以满足二十多家中、小型塑料企业的原料需求,废旧塑料资源被现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类的第二矿藏”、“城市里的宝藏”。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村领导,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赞同。接下来,彭鹏开始筹措创业资金。在区委组织部、镇创业指导中心的支持下,彭鹏获得了10万元的创业基金,2009年2月,彭鹏创办了铜山一丰塑料再生颗粒厂。

  缺技术,他多次回到母校向老师请教;没有经验,他几次到宿迁一家企业观摩学习;他还请徐州市环保局环境监测中心的同志帮助做厂区水循环利用的建设实施方案。

  现在,铜山一丰塑料再生颗粒厂运营良好,月生产、销售塑料颗粒三四十万吨,月销售额达到30万元左右,年获利可达10余万元。这个塑料颗粒厂,不仅解决了刘集村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带动了一批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编后:彭鹏的创业实践,给人以诸多启示:首先,在选择创业项目时,不能不切实际地贪大求洋,而应根据自身实力,立足资源优势。彭鹏把创业触角锁定在了不起眼的“塑料瓶盖”上面,正是他的聪明之处。在变废为宝的同时,也给村民带来了实惠。其次,在选择创业项目时,还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的专业特长,“废旧塑料回收”项目正好契合了他的专业优势。第三,条件不具备时,要善于借力。技术上遇到困难,可以向母校老师请教;资金遇到困难,可以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总之,要善于营造有利于自身的创业环境。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编辑:车婧
复制本文链接

相关新闻

页面没有找到
当您看到这个页面,表示您的访问出错,这个错误是您打开的页面不存在,请确认您输入的地址是正确的,或者请通过下边的搜索重新查找资源,中国江苏网感谢您的支持!
30秒钟之后将会带您进入中国江苏网首页!
页面没有找到
当您看到这个页面,表示您的访问出错,这个错误是您打开的页面不存在,请确认您输入的地址是正确的,或者请通过下边的搜索重新查找资源,中国江苏网感谢您的支持!
30秒钟之后将会带您进入中国江苏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