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党员带领大家奔小康
2021-06-09 15:16: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宋豪新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2009年我第一次跟丈夫回老家,飞机转火车,火车转汽车,下车后又走了两个多小时山路才进村。现在我们村口就是高速公路,晚上路灯特敞亮。村里这几年的发展,真的太神奇了。”乌黑的长发,大大的眼睛,带着四川口音的普通话,记者眼前的这个“幺妹儿”中文名叫马觉娜,出生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的郊区,现在是四川巴中市恩阳区万寿村的村民。

  马觉娜和哥哥的同事王学权在杜尚别相识相恋,没过多久便喜结连理,跟着丈夫回到了四川老家。村里的邻居根据她名字的发音,给她起了“马觉娜”这个中文名字,她很是喜欢。马觉娜告诉记者,自己刚嫁过来的时候,村里十分贫穷。村庄规模很小,也不通柏油路,“一路上都没见几盏灯。”

  的确,彼时的万寿村,是远近闻名的“四无村”——无新居、无产业、无配套、无集体经济收入。农房散乱破败,道路泥泞难行。雨季一来,村民们“在家看漏雨,出门蹚稀泥”。由于缺乏产业支撑,村民除了种地几乎没有其他经济收入,日子过得十分拮据。2014年,万寿村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年人均纯收入仅2100元,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4户,贫困发生率达19.6%。

  就在那一年,借着成巴高速全线贯通的契机,万寿村党支部带领全体村民劈山开路,将连接高速的通村公路修到了家门口。“这是盼了多少年的一条幸福路啊!”已经退休的原村党支部书记马光文激动地说。

  “路通了,村里的党员们又开始操心大家的生活。”马觉娜说。通村公路修好后,村民们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一边种植特色果树、生产优质粮油,一边发展乡村旅游,搞起了特色民宿。很快,大山外的游客纷至沓来,村里的好山货再也不愁销路。2016年,万寿村实现脱贫摘帽。王学权一家过去也是村里的贫困户,居住在半山梁上的老土坯房里。马光文在了解情况后,积极为他出谋划策,先是帮忙搞土地流转,每年多一笔固定收益,又是帮他联系去西安打工的机会。一年下来,收入就翻了番。2017年,王学权和哥哥两家合买下新村聚居点的住房,告别了破败的老屋,全家人住进了敞亮舒适的新居。

  现在,王学权外出打工,马觉娜就带着孩子住在村里。“没有后顾之忧,村里的党员很热心,经常来我家嘘寒问暖。村党支部书记肖梅隔三差五就给我打视频电话,询问我有没有困难、需不需要帮助,让我特别安心。”在马觉娜眼里,村里的党员是最贴心的朋友。“他们善良、温暖、乐于助人、不计回报。”马觉娜的邻居顾文礼,因残致贫,家庭条件较差。2017年,村里的党员马光申等上门帮扶,帮他筹集资金,协调资源,开起了特色农家乐。当年“五一”假期,顾文礼的农家乐生意火爆,仅假期期间就收入20多万元。如今,顾氏农家乐已成为村里知名的特色民宿品牌。邻居家的鲜活脱贫案例,也让马觉娜十分感慨。

  在中国居住12年,马觉娜已经融入这里的生活。她告诉记者,她喜欢四川,喜欢万寿村,也亲眼见证了万寿村的变化。“这里景美、人好。村里的党支部和共产党员带着大家奔小康,我们的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