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湖南宁乡市金旺村田园牧歌农场
2019-06-17 17:27:00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张振中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小龙虾上市旺季,王美春(左三)和儿子喻超(右一)在田园牧歌农场小龙虾养殖基地起虾。

 

  宁让自己忙得“五月晕”,也不能让小龙虾得了“五月晕”。五月,湖南已进入炎热季节,正是引发小龙虾“五月晕”病害的高发期。为了不让小龙虾“五月晕”,湖南省宁乡市回龙铺镇金旺村田园牧歌农场技术负责人王建书蹲守在虾池边,监控龙虾生长的一举一动。

  他的外甥喻超则忙着销售。身为田园牧歌农场的总经理,喻超将更多的小龙虾经营者成功拉到虾池边“抢”虾,同样“闻虾而来”的还有许多城里来的“吃货”。

  起虾不到3小时,在田园牧歌农场餐厅里,作为田园牧歌农场的董事长,喻超的妈妈王美春将美味生态的小龙虾送到了吃货们的舌尖上。

  这是一个湖南典型的家庭农场,也是湖南省政府“农业百千万工程”培育万名家庭农(林)场示范场的成果。自己负责管理后勤、儿子负责市场销售、弟弟负责生产技术,各尽其责,各展其长。

  水底鱼虾肥,水上稻花香;田边耕牛归,岸上饭菜香……这是一个农家重塑的田园牧歌图景,更是一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心打造的绿色农场农耕梦。

  1

  农场姓“农”:规模经营盘活千亩山地资源

  10多年前是洗脚上岸,穿着靓装到广州卖衣服;2012年又卷起裤腿,返乡务农。王美春说,之所以重返农村,因为她心底里装着的是田园牧歌梦。

  在王美春的记忆中,儿时的农村应该是“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的田园牧歌景象。但她美好的印象在10多年前被打破:道路沆洼、房屋破败、农地荒芜。当时种田还没有实行机械化,需要借助劳力用牛耕田,但村里青壮年都外出打工,许多田地被抛荒了,牛耕田景象也逐步淡出了视野。

  为了实现田园牧歌梦,返乡后的王美春重新开荒垦地、种田种菜。当地农业生态资源较为丰富,离县城也只有二三十分种车程,王美春在自家的院落办起了田园牧歌农庄。

  由于经营有方,2013年,以餐饮为核心的农庄一年有近百万的经营收入。但富起来的王美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她打电话和在外地名企上班的儿子喻超商量。上过大学、学了新闻的喻超告诉妈妈:个人富了,村民却没富;自己的田耕作了,大片田还是被抛荒;自家的屋场小环境整得像个农庄了,但村庄大环境却还是脏乱差。

  在儿子的建议下,2013年,王美春将田园牧歌农庄改名为田园牧歌农场。一字之差却差之千里。和当时许多农庄一样,田园牧歌农庄玩的是老三样:吃饭、钓鱼、打牌;而王美春决心要兴起新三样:吃绿色的饭、钓生态的虾、看农耕的景。

  但在当时,不少农场租给城里人经营,或引进资本搞变相土地开发。出身农家的王美春决心农场要姓“农”。在她看来,一要以农民为主体来办农场,二是管理经营全靠亲戚来帮衬。

  2014年,她首先将27岁的儿子喻超劝了回来,跟她一起经营农场。但让王美春没想到的是,儿子一回来就和她“杠”上了。喻超认为,一方面,农场不同于农庄,不能小打小闹,不能有场无业,而是要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特色产业;另一方面,农场虽要姓“农”,但现代农场经营管理却不能过分家族化,专业的事应该请专业的人来干。

  2015年,喻超瞄准的首个核心产业是在金旺村发展600亩左右的稻渔综合养殖:稻虾轮作、稻鱼共养。为了专业化生产,喻超花了比农场普通生产人员高1倍的工资,将精通稻渔养殖技术的福建人邓炎华请到农场做生产主管。为了做到适度规模经营,邓炎华以30亩为1个生产单元,每个生产人员负责2-3个单元的生产技术和日常管理。如今,农场固定的员工达到13人,本地农民和从外地聘请的专业技术人员各占一半,改变了原来单一的家族管理、本地用工模式。

  在这样的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下,农场稻虾轮作面积达到1200多亩、稻鱼共养面积也有300多亩。此外,喻超还流转土地80亩种起了当季蔬菜;开荒60亩山地,种植了8个品种的四季果树。

  田中虾鱼肥,旱土蔬菜绿,漫山林果香,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现代家庭农场横空出世。宁乡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余培良认为,“田园牧歌”不仅形成了稻渔综合种养的宁乡模式,实现了生态种养、产品销售、餐饮休闲、乡村旅游四大业态全产业链式经营;而且在田园牧歌农场的带动下,宁乡市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面积超过1万亩,推动了整个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农场造“绿”:以绿色生产促城乡居民绿色消费

  “很多人问我,田园牧歌农场的主打颜色是什么?我的回答是绿色。”在喻超看来,农场要做到全过程绿色,只有以绿色生产促城乡居民绿色消费绿色享受。

  一方好水才能养好鱼虾,稻虾绿色生产从引用好水开始。喻超从黄材水库下游引水养虾,确保小龙虾生活的水域水质优良。水库水引渠到稻田虾沟后,水质容易浑浊,为了净化水质,每年水稻收割完之后,邓炎华都要生产人员将稻田覆水50公分以上,便于小龙虾繁殖和水草的生长。来年1-2月份,就开始在虾沟人工种植水草。“种水草很讲究,行距不能太密,一般10米栽一行水草;水草一般种植伊乐藻、轮叶藻。”邓炎华介绍,适度种水草既能给小龙虾提供一个栖息的场所,同时这些水草也是小龙虾天然的饵料。

  黄豆是小龙虾饲料中植物性蛋白质主要来源。因此,喻超选用黄豆作为主要饲料来喂养小龙虾,结果喂养的小龙虾生长更快,个头更大,品质更高。

  稻虾生产全过程绿色,稻鱼养殖也不含糊。为了让鱼真正成为消费者天然的“营养宝库”,喻超从浙江引种“瓯江彩鲤”,这种纯天然、纯生态的稻田养鱼被认定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不少地方稻田养鱼是‘洗澡鱼’,鲫鱼从水库、池塘里养了一段时间后放到稻田里就成了禾花鱼;而浙江这种‘田鱼’全过程自然生长在田里。”喻超认为,“田鱼”才能养殖成为真正的禾花鱼。为了提高田鱼对宁乡本地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农场从浙江买回种鱼在本地孵化,孵化成功后将鱼苗投放到稻田里自然生长,这种“田鱼”颜色艳丽,食用价值和观赏价值都高。

  无论是稻虾还是稻鱼,养殖基础都在“稻”,稻才是稻渔养殖的天然“温床”。在常规种植郁金香等优质稻之外,喻超还引进了巨型稻种植。农场去年采用了巨型稻立体种养模式,遵循自然界当中生物之间共存共生的规律:借助巨型稻株形高大、稀植、叶茂、冠层高等特点,为稻田套养的鱼和虾提供保护屏障,让它们获得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而鱼、虾排出的粪便,则为巨型稻的生长提供了有机养料。在这一模式下,巨型稻在没有喷农药、施肥的情况下可以提升产量,鱼和虾的存活率也明显提高,这就增加了土地的利用率,环保又高效。

  虽然种植巨型稻亩产只有900斤,种植成本也很高,但为了让鱼虾更加健康生长,喻超今年还是打算种植30亩巨型稻。

  绿色生产带来了绿色消费。由于鱼虾生态优质,加上在农场餐厅里及时烹饪新鲜味美,食客们慕名而来,一盘含5种吃法的全虾宴收费1388元,新鲜的禾花鱼128元/份,既让游客大饱口福,又带动了农场及周边农户增收。

  游客在尝鲜之余还能享受绿色环境,到农场蔬菜基地摘新鲜蔬菜,在牧歌山上采摘当季新鲜水果,一边在山上散步赏景,一边尝果品鲜,体验农事之乐,感知农场之美。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