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也能“定制”?苏南这个地方的创新模式不寻常
2018-12-18 10:13:00  来源:《群众》2018年第7期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持续外移,“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成为摆在各地发展农业的一道难题。

  为破解这道难题,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太仓创新推行“定制村官”培养模式。该模式为农村基层薪火相传开创了一条崭新的路子。近日,群众杂志记者前往江苏太仓一探究竟。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之举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太仓虽地处富庶的苏南,但也遇到了“三农”工作队伍建设问题。全市超过96%的农民通过“三置换”离开了田间地头,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严重且科技文化水平不高。而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太仓有大型合作农场近百家,机械化、科学化、规模化经营加速,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迅猛,亟需一批市场意识强、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

  为此,太仓积极探索,在全国首次采用定向委托培养方式开展“定制村官”培育,并在“育”“管”“用”等关键环节上大胆创新。

  从2013年起,太仓创新推出“定制村官”培养方式:由政府承担全部学费,定向选拔本地应届高中毕业生,委托省内三所农业职业院校进行3年全日制大专培养,毕业后分配到基层农村、合作农场和农业园区,从事农业生产、技术服务、社会管理等工作。目前,已有两届192名“定制村官”走上工作岗位,并开始在村里挑大梁,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推行“校地结合”模式,做精培育

  “定制村官”们除了在农业职业院校有针对性地学习农业知识,还安排到太仓的粮食、蔬菜、园艺等合作农场接受实训锻炼,使其懂农业、知农事、接地气,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学业与就业无缝衔接。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机驾驶也成为“定制村官”们的必修课。据市农委的同志介绍,第一批2016届“定制村官”的拖拉机驾驶证合格率达到100%,一出校门即能下地驾驶农机。

  开展“1+1”导师制,抓细管理,每个“定制村官”都有两位导师,一位导师在农业院校里,一位导师在村里,从工作作风、业务知识、处理基层事务等方面进行传帮带。针对“定制村官”基层工作经验不足的问题,市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区镇领导、离退休干部、村干部与“定制村官”结对,通过交任务、传方法、讲经验、做示范,促使其快速成长。

  实施“双向选择”机制,从严选用,根据“定制村官”就业意向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实行双向选择。目前,两届“定制村官”一毕业便被“一抢而空”,成为太仓各村农业发展的“香饽饽”。同时,根据各村的发展需要为“定制村官”们设置丰富的锻炼途径,为他们提供接触群众、熟悉基层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有知识、懂技术、思路活的优势,让他们在多岗位锻炼中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锻造村级后备干部的有益探索

  乡村振兴离不开致富的带头人,但当前即使在农村经济较为发达的太仓也存在着村级基层干部视野不宽、年龄老化、管理能力薄弱等问题,农村大量优秀人才外流,导致村干部面临“无人可选”的尴尬局面。虽然,近几年太仓通过招录“大学生村官”、选派年轻机关干部到村里任职等办法缓解了村干部后继乏人的情况,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定制村官”培养方式通过定向培育本乡本土的年轻人,开辟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源头活水”。太仓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建江介绍说,开展“定制村官”培养,不仅仅是要把这支队伍培养成农业技术“好手”,更是要把他们打造成高素质农村干部队伍的“后备军”。

  “定制村官”走上工作岗位后,太仓市委组织部将其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统一规划,进行分层、分类培训。市委组织部、市农委、市农工办、各乡镇根据“定制村官”的特点和岗位需求,采取菜单选学、现场教学、跟班体验、集中轮训等方式,分工开展党性党风、政策法规、农业技术、基层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现代农业技术和处理实际问题能力。

  在组织“定制村官”参与多领域实践活动进行历练的同时,市委组织部完善培养制度建设,助推其成长。

  实行谈心谈话制度,市委组织部和各镇党委采取集中座谈和个人谈话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掌握“定制村官”的工作动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实施动态管理。建立会议旁听制度,组织“定制村官”参加村“两委”班子会议、党小组长会议等,提供更多学习实践的机会。

  实施“双培计划”,为“定制村官”打通上升渠道。一方面抓好党员培养。各级党组织定期开展党的基本知识培训,激发“定制村官”的入党热情,把其中思想正、能力强的培养成为党员。短短一年多时间,已在“定制村官”中发展预备党员8人。

  另一方面抓好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太仓把“定制村官”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加以培养,把那些政治坚定、实绩明显、群众公认的推上村领导岗位,对表现特别突出、符合条件的作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目前,仅2016届86名“定制村官”中就有12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在改善农村干部结构、充实后备干部储备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成就青年出彩人生的广阔舞台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定制村官”的培养方式引导那些热爱农村、愿意扎根农村的有志青年投身到“三农”工作中,并为其提供了人尽其才的广阔舞台。这些刚走出校园的年轻人,借助这个舞台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大施所学、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正逐步磨砺成长为基层党组织当家人、群众致富领路人、服务群众贴心人。

  在城厢镇万丰村,23岁的潘鋆皓已成为海丰农场的负责人。小潘懂管理、思路活,做起工作来得心应手。在他的建议下,农场的碾米车间按照有机食品加工标准进行了改造,确保整个加工过程无污染。他还主导建立了生产追溯系统,客户只需扫一扫包装袋上的二维码,就能了解大米生产全过程,这对海丰大米的品牌价值是极大的提升。

  娄东街道陆渡村的毛炎峰,从事村里的民政工作。民政工作涉及低保、老龄、优抚、救助等方方面面,事情琐碎复杂,政策性又很强,还要同各色人等打交道。小毛坦言,工作中遇到的事大多是学校里从没接触过的,而自己政策水平的高低、服务态度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为此,小毛边学边干,熟悉各种政策,热心接待办事群众,及时办理各项业务,对不符合政策的诉求,也耐心做好解释,并帮他们想其他办法。小毛很快就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并当选为村民委员会委员,挑起更重的担子。

  城厢镇东林村以其率先组建合作农场而闻名,全村1800多亩土地已建成格田成方、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拥有各类大型农机约60台套。单祎轶毕业后就在东林村担任农机手,现在小单已能熟练驾驶拖拉机、收割机等各种农机,还学会了农机的维护和简单修理。因长时间的户外劳作,小单晒得皮肤黝黑,但辛苦和忙碌带来的是工作效率的提高,在和记者交谈时腼腆的小单话虽不多,但那份自豪感却清晰地写在脸上。

  当前,太仓新一轮的“定制村官”培养正在酝酿,相信通过不断总结以往经验,增强培养的针对性,完善“选人用人”激励机制,一定能为培养扎根农村的乡土人才、建强农村基层后备干部队伍开辟一条新路。

  摘编自《群众》2018年第7期,原标题为《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