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三农视点> 正文
重庆原第一书记刘晗要让绿春坝既有“绿”又有“春”
2018-11-27 09:35:00

  

  村里修公路,刘晗正在现场进行丈量。(受访者供图)

  “我想回村里去看看,毕竟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很多工作只开了个头,想去看看效果如何。”11月16日,市港航管理局水上交通管理监控中心副主任刘晗告诉记者。

  上个月,刘晗因为父母重病,提前结束了在丰都县三建乡绿春坝村的挂职。任务戛然而止,让他感到十分遗憾,“毕竟,让绿春坝村如同其名字一样,既有‘绿’又有‘春’,迎来新的春天,是我最大的愿望。”刘晗说。

  暖心小事打开工作局面

  去年9月,刘晗来到绿春坝村担任第一书记。初来乍到,他就意识到,这里并不像它的名字那样充满生机。

  上任的第一天,刘晗就听闻那是三建乡群众工作难度最大的贫困村之一。

  绿春坝村有1598人,其中贫困户96户435人,产业薄弱,基础设施欠账较多,脱贫任务着实不轻。刘晗意识到,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只有用脚跑出来,用心干出来。此后,绿春坝村的乡亲们总能看到戴着黑框眼镜、手拿笔记本、肩上搭着白毛巾的刘晗出现在田间地头、农屋院坝。在短短6天里,他访遍了绿春坝村的家家户户。

  在入户走访中,刘晗发现很多村民虽都养了土鸡,却没有销路。“在主城,土鸡和土鸡蛋都很受欢迎。”刘晗与廖家坝村的第一书记乔亚军一起建起了三建乡土特产网店,很快帮助老百姓卖掉了几百只土鸡和2万多个土鸡蛋。

  绿春坝村一社位于龙河左岸,与外界唯一的通道是龙河上的一座便桥。去年10月,暴雨涨水,冲毁了便桥,村民只能走在河水消退后的乱石上,修桥迫在眉睫。刘晗从自己为数不多的工作经费中掏出5000元,又争取资金对桥进行了修缮,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一件件小事,迅速拉近了刘晗与老百姓的距离。

  钻进竹林寻找脱贫产业

  得知村里已种了1100多亩雷竹,刘晗决定以此为基础,大力发展雷竹产业。但来到村里的雷竹种植基地时,1100多亩的竹子却让刘晗略感意外。

  “竹子比较矮小、密度低。”刘晗说,经过与村民的进一步交谈了解到,雷竹的种苗是政府将扶贫资金和退耕还林补助给村民后自行种植的,想要真正创收,养护非常重要,“前期搞的花椒、板栗、山羊等产业发展效果较差,大多数都是养护跟不上造成的。”

  “三分种,七分养。”找到问题的关键后,刘晗东奔西走筹集资金,引进了森林经营所,不但帮助乡亲们免费管护雷竹,还让他们在森林经营所获取务工收益。刘晗还组织村里的种植大户和企业,在绿春坝村组建雷竹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雷竹的加工、销售,打消乡亲们对雷竹产业发展的顾虑。

  “在西部农交会,有两家企业与我们达成雷竹笋购买协议,不用担心竹笋卖不出去。”刘晗充满信心地说,雷竹亩产能达4000斤左右,即使保守按照每斤两元的价格计算,亩产值也能达到8000元左右。按这样算,绿春坝村户均种植雷竹约2亩,每户年收益能达到1.6万元,有望成为老百姓的致富产业。

  农旅融合开建竹海休闲园

  和大多数处于深山峡谷之中、路途遥远的贫困村相比,绿春坝村距离重庆主城只有一个半小时,距离丰都县城只有半个小时,且夹在雪玉洞与南天湖两大景区之间,自然资源丰富。

  今年3月,结合三建乡场镇搬迁的契机,以及绿春坝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绿春坝村争取到了1500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按农旅结合打造1500亩的竹海休闲园。

  竹海休闲园不但建设机耕道、渠道、人行便道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还将建设竹海广场、竹海长廊、观景台等旅游设施。

  但是一开始许多村民并不支持,刘晗会同村干部召开院坝会,又一家一户上门做思想工作,分析利弊。在刘晗一趟又一趟的登门拜访中,村民们终于认识到,只有村里发展好了小家才会好。

  目前,竹海休闲园已顺利动工,一期工程将于明年3月竣工投用,绿春坝村的田园将变公园,农区将变景区,农房也将变为客房。刘晗就想着,哪天一定要回去看看,看看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了没?竹海休闲园建得如何了?乡亲们日子过得怎么样了?

来源:重庆日报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