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到2021年底,要基本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造。改革具体怎么改?先期试点的地区采取了什么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果?农民是如何受益的?来自5个试点县(市)的报道值得关注。
黑龙江省方正县
改革覆盖全部行政村
“东爱莲屯薛金云家,持14.4股分红1347元,西侯家屯刘玉宝家,持3.5股分红77.2元。”这是黑龙江省方正县建国村农村股份合作社成立后,2016年底全村首次分红会上张榜公布的数字。虽然一家最高一千出头、一家最低不足百元,但薛、刘两家上台领钱的代表,却同样满脸喜色。因为他们和村屯乡亲都知道,这钱的来历、意义可不小,标志着建国村实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后,全村555户从此将以30%持股股东的身份,成为村集体资产的法定持有者、永久受益人。
从2015年以来,方正县另外66个和建国村同样的行政村,都通过实行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了农民对村集体资产的占有、收益、退出、继承、抵押、担保“六权同赋”。
“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说起这场坚定推进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正县农民一致的评价是:弄清了村集体家底,盘活了资源资产,明确了村集体成员身份,确定了集体、社员股东权益权利,享受了改革的红利。2015年前,方正县有集体积累的村只有20个,负债村38个,持平村9个,村级集体年收入500万元;股改后,有积累的村增加到31个,负债村减少至25个,持平村11个,各村有1850万元的集体经营性收入在专户存储,尚未支出。
德善乡安乐村通过“内查”清家底、“外勘”摸家底、“清化收”壮家底三步走方式,共理出村集体资金9.52万元,资产总额176.6万元,债权100万元,债务5.9万元,机动地837亩;核实新增耕地3675亩,林地502亩、水面10亩;清理合同57份,化解债务3.4万元,新增地源收费28.5万元,收回22.9亩被个人侵占多年的集体耕地。改革,让隐性的存量变成了显性的增量,全村新增地源、机动地、五荒地、水面、林地等资源达到5450.39亩。改革,让全体村民真正有了经济上当家的感觉、管理上守家的责任、经营上理家的收获。
方正县纵深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权能制度改革,影响远不止经济层面。现在村里议事,已由过去的“请不来”、事事不参与,变成了现在的“主动来”、事事“较真儿”,全县农村上访量下降80%。同时,村级组织也由村党支部、村委会“两驾马车”,变成了村党支部、村委会、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三重管理,从体制上建立了抵制腐败的“防火墙”。 (孙维福)
山西省孝义市
分类施策打好“组合拳”
山西省孝义市下堡镇既是全国重点镇、全省百镇建设工程重点镇,同时也是全市集体经济空白村最多的镇,全镇29个村中空白村有13个,占孝义市的26%。
面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下堡镇在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打造肉驴养殖产业,实现了改革发展双轮驱动的历史转型。
目前,下堡镇29个村全部完成了成员界定、清产核资工作。22个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半沟村取得了全市首张股份经济合作社营业执照,获得首笔投益金。
农村集体资产涉及到千家万户,“蛋糕”要分好,也要做大,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这是改革遵循的内在逻辑。
为聚焦关键环节,使改革精准发力,孝义市选择了下堡镇为山区乡村典型、崇文街道留义村和胜溪湖街道封家峪村为城中村典型、梧桐镇为搬迁村典型,对不同类型的地区确定不同的改革攻坚点和突破口,分类有序推进改革。
山区乡村数量最多,土地等资源性资产占比较大,但集体经济基础普遍薄弱。为做大“蛋糕”,孝义市探索出实体兴村、产业带动、金融扶持等9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如下堡镇探索实施的“集体经济破零贷”专项工程,通过采用“政府+银行+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四位一体的模式,全镇13个集体经济空白村共获得39万元的发展“本金”。
城中村土地价值高,经营性资产总量较大,推进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确认成员身份、折股量化。留义村动员全民参与改革过程,全程“晾晒”改革进度。只有群众心中有了底,改革才能一路畅通。留义村最终核定的3.09亿总股本、232万元债权、3973万元债务以及千余亩登记土地,没有收到一个异议反映。
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搬迁村比较特殊。由于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占比较多,土地委托集体统一经营,建设资金量庞大,群众对清产核资的关注度较高。为实现家底清、账目明,梧桐镇作为典型搬迁村,聘请了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清产核资,创造性地实施了村级清产核资工作、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农村新区建设资金审计工作同步进行,得到群众的认可。 (胡然然)
湖北省京山县
因村设股精细配股
在搜索引擎上打出“土豪村”三个字,立刻出现了“湖北一土豪村年终分红460万,现金码成墙”的新闻。这个土豪村,说的就是湖北省京山县新市镇城畈村。2016年底,城畈村将460万现金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广场上坐满了领分红款的村民。这条新闻在当时轰动一时。“股权改革为农民,家家户户把股配,每年红利账上汇,心已醉!”如今,这三句半顺口溜在湖北京山县是家喻户晓。
京山县作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县,于2015年6月全面启动改革,2017年在所有建制村全面推进,已将经营性资产资源全部折股量化到人。
股权配置是股权改革的难点,京山县创设了因村设股、精细配股等股权配置新模式,通过因资配股,覆盖全面;节点配股,有史可循;层级配股,有实可依;贡献配股,赋权灵活几种方式,实现了股份类型多样化、股权配置精细化。
京山县针对不同地区农村集体经济规模不等、数量占有不均的问题,划分“资产型、资源型、双资型、双资匮乏型”四种类型进行量化配股,实现了全域覆盖。像城畈村是城中村,经营性资产庞大,全村可量化经营性资产为1.569亿元,配置股份49116.5股,每股可量化经营性资产3043元;而界子山村没有资产,就以山林农田资源面积配股;榨屋村既有资产,又有资源,于是量化双资同时配股;白谷洞村的集体林地出租期限未到,当前没有其他可由集体统一经营的资产资源,就按“一人一股”的标准定了分配系数,今后获得集体经济收益时据此分配。
京山县还创新探索出了分时分段节点配股、照顾现实层级配股、按劳赋权贡献配股、民事民议协商配股等模式。城畈村1982年前在本村出生的老户,每人配置20股基本股,1983年后出生的村民则不享有这部分基本股;八里途村村组两级均有资产,该村股民便分别持有村、组两个股权证;白谷洞村以按劳赋权贡献配股,1954年入社时上交农具的90户老户均获得了10000元现金补偿。新市镇城畈村、京源村、八里途村设置“农龄股”,劳动年限越长,持股份额越多。
“根据各村实际制定政策,乡亲们亲自参与方案制定的每一个环节。既让农民得实惠,也拉近了干群关系。”京山县委书记周志红说。 (彭丹梅)
山东省昌乐县
赋予农民完整的股份权能
“2016年,新成立的村经济股份合作社比去年增加收入50余万元。”这是山东昌乐县宝都街道东南村经济股份合作社成立第一年所取得的成绩,在完成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权改革的基础上,2016年再次启动有偿退出、继承、抵押、担保四项权能改革。
东南村是典型的城中村,2015年6月,东南村被确定为全县首批改革试点村。村“两委”成立改革工作小组,多方征求村民建议,制定《改革实施方案》,确定了“规范、民主、公开、公平、精准”五项原则,以及严把“成员界定、清产核资、设置股权、注册登记、民意反馈”五个步骤的改革思路,基本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到目前,昌乐县已有871个村完成改革,占总数的97.2%,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51.53万人,颁发股权证书14.5万本,成立经济股份合作社871个,土地股份合作社60个。
五图街道庵上湖村于2015年8月被确定为全县首批改革试点村之后,正式开始了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村党支部、村委会、股份合作社均由民主选举产生,合作社理事长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目前,庵上湖村最终确定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676人,村集体经营性净资产87.88万元,耕地812亩。其中确权到户676亩,集体136亩。经营性净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全部折股量化到人。
昌乐县正是通过改革明晰了集体资产产权关系,赋予农民完整的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增强了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带动了农民群众增收。 (王 壹)
上海市闵行区
找到长效增收的好路子
“截至2016年3月,我们村以股份合作的形式成立的华良实业公司,共进行了8次红利分配,十年间,股民人均分红每年14655元。”上海闵行区华二村农村改革负责人说。
华二村临近上海市主干道吴中路。2005年,华二村资产总值达3.0亿元,净资产2.4亿元。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后,确定了按农龄量化分配的处置原则:扣除镇级和外村集体资产后,按合作社以来的总农龄全部量化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除了已死亡的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和各种原因已离开本村的部分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实施现金分配外,其余2013名成员都实行股权分配。
撤村改制后,在参与股权分配的股东中,以委托方式选举股东代表,召开股东代表会议,通过公司章程,选举产生了新一届董事会、监事会,成立了华良实业公司。通过十年的运作,到2015年底净资产已达2.05亿元。
“随着上海周边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闵行区像华二村这样集体资产数额较大的情况比较多。我们采取40%资产直接分配,30%交给镇一级保管,省下30%由村集体因地制宜发展楼宇经济、物业经济等,避免将资产分光吃净,实现农民的长效增收。”闵行区农委村经办负责人王静说。
2011年,同样位于吴中路沿线的虹桥镇刚刚完成撤销生产队建制和村民委员会建制。考虑到失地农民的长效增收问题,虹桥镇确立了“产权到村、收益到人”的改革方案。具体来说,就是先将界定为镇级集体经营性净资产的70%(6.22亿元)平均量化到十个村,镇资产公司暂时保留30%(2.66亿元)的经营性资产,以备处理改革后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各村以量化的净资产、资产公司以量化剩余的30%净资产作为投资,于2013年12月组建了“上海闵行区虹桥镇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
2014年初,合作社首次为虹桥退休农民发放了总额1000万元的福利金,2015年初发放1500万元,2016年初发放2000万元,得到当地农民一致好评。 (陈艺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