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三农视点> 正文
红白事简办带来清新乡风
2017-08-23 16:33:00

——山东省临沂市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纪实

 

  前些年,在山东不少乡村,红白事大操大办现象时有发生。临沂市郯城县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赵林村农民赵富明,做了50年的红白事“大总”,其总结非常形象:“一场白事,吃喝自不用说,披麻戴孝扎纸彩,吹喇叭请演出,帮忙的、奔丧的,忙活上三五天,一场下来好几万元,实在可惜。”

  如今,这种现象,在临沂乡村已经成为了过去。7月中下旬,记者在蒙山沂水间采访发现,一场场既文明简约又有强烈仪式感的红白事,成为乡村热点和美谈,带来一阵阵清新乡风。“7月15日父亲去世,在红白理事会的操持下,陋习都改了,办了一场既庄重又简朴的仪式,前后只花了5000来块钱,全家人特别满意。”于村农民樊楼生说。

  临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任刚介绍,近年来,临沂把推进移风易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将“红白事陈规陋习”这一焦点作为推动工作、放大效应的切入点和关键点,明确“调研先行、摸清情况,宣传开路、形成声势;近抓减负、远抓公墓,辩证扬弃、文明提升;红事新办、新中爱亲,丧事简办、简中行孝;部门联动、典型带动、奖补拉动、考核推动”的工作思路,调动各级力量全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推动移风易俗,这是绕不开的‘硬茬子’”

  自2007年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山东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临沂,通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乡村文明行动、美丽乡村建设等系列举措,农村基本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改变了“晴天尘飞扬、雨天溅泥浆”的村貌,解决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厕所难进、蚊蝇难治”等痼疾。

  然而,新农村里住着“老农民”的现象依然存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思想观念、生活习俗和社会风气方面,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三个跟不上”现象。其中,红白事中的“陈规陋习”,是引发争议的重点,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兰陵县向城镇张村党支部书记张庆峰的说法很有代表性:“风光大婚、风光大葬是老百姓的朴素想法,流传下来的老风俗老习惯也在里面,是个绕不开的‘硬茬子’,这个事儿改不好,其他事儿都难办。”

  采访发现,红白事大操大办,不仅成为农民的负担,还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如果没有科学引导和强力推动,很可能还会加重。鉴于此,临沂在进行充分调研和学习借鉴后,自2016年起先后发出了《移风易俗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促进移风易俗的实施意见》《移风易俗工作指导手册》等政策文件,吹响了与“红白事陈规陋习”决战的“冲锋号”。

 

  “推动加带动,针对农村特点想办法”

  莒南县板泉镇尚家涝坡村党支部书记尚延刚是利用村里的红白理事会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首倡者。“刚开始的时候难,农村唾沫淹死人,谁都不敢当第一个。咱就坚持了两个办法:一是村‘两委’和红白理事会统一认识,强力推,不妥协;二是党员干部带头‘吃螃蟹’,打破农民观望情绪。”尚延刚说。

  因为这件事儿做得好,尚延刚还成了临沂红人,到各个县区为红白理事会成员现身说法、传授经验,前不久还登上了山东省移风易俗工作师培训班的讲台。

  “推动加带动,针对农村社会特点想办法,尚家涝坡村的成熟经验很有道理。我们进行了系统总结,又整合多部门资源,出台了系统举措。”临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红卫说。

  谁家简办各方表扬,谁家铺张媒体曝光;媒人、“大总”在镜头前表态,带头义举在朋友圈传扬,好故事改编成庄户剧团的好节目……记者在临沂采访发现,报纸电视、公益短信、倡议书、宣传车、村村响、公众号等宣传阵地,案例式、参与式、体验式、文艺式等立体宣传,为移风易俗工作营造了浓厚氛围。

  “首吃螃蟹”谁来做?党员干部来带头。临沂加强对村干部和红白理事会成员的培训,发出了《党员干部带头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通知》,罗庄区79岁老党员徐廷玺立下“不要棺材、不要扎彩、不要寿衣、不请先生、不穿孝褂”的遗嘱;临沭县一位85岁的老党员,主动拆了20年前备好的红松棺材……

 

  “健全机制,这件事儿必须长期抓下去”

  赵富明被选为村里的红白理事会会长。他说,移风易俗是个大好事,这件事儿必须要长期抓下去,千万不能半途而废。

  记者在采访中欣喜地看到,赵富明的愿望已经成为临沂实践。

  有人干事,临沂着力健全了红白理事会这一自治组织,目前已经在所有村庄全覆盖。临沂要求在镇一级监督下,各村召开党员会和村民代表会,把觉悟高、有威望、口碑好、心肠热的人选出来,鼓励村“两委”成员、老党员和新乡贤担任会长。同时,考虑建立红白理事会的补助政策,建立激励机制。

  制定标准,让红白理事会推行有依据。临沂立足为农减负根本,在增强仪式感和倡导“厚养薄葬”的前提下,围绕取消流水席、减少吹鼓手等环节,对白事提出了“八提倡、八取消”;围绕高额彩礼、过度闹婚、烟花爆竹等环节,对红事提出了“五提倡、五反对”;正在推选“十个婚礼模式、十个丧礼模式、十个移风易俗典型案例”等创新范例。

  加快推进公墓建设,早日实现“进公墓安葬全免费”。今年5月份,沂水确定每年由县财政拿出2000万元,实行“全民惠葬”政策。7月26日,临沂下发《关于全面推行惠民殡葬政策的实施意见》,全面推广沂水经验,要求自8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免除遗体接运、存放、火化、骨灰寄存及骨灰盒、公益性公墓安葬等殡葬服务费用。

 

  “效果惊人,经济账背后还有5本民生大账”

  郯城县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于村,2016年开始红白事全部按标准简办。以前,“红事”烟花爆竹燃放、彩虹门、婚车数量、婚宴花费等都有标准,费用普遍降到两万元以下。办一场红白事一般花费三四万元。现在,“白事”取消砌坟、装棺、吹鼓手、孝布、扎彩、路祭等环节,明确有关标准,花费普遍降至5000元。

  “俺这个1100口人的村子,每年照红白事各7场计算,每年节约花费近40万元,省工近8000个。”村党支部书记于洪沛说。

  临沂市民政局副局长刘湘德介绍说,事实证明,推动红白事简办,建公益性公墓,效果惊人。而且,经济账背后还有5本民生大账。一算土地账,原先一亩地一般就10个坟头,现在建墓穴能建200个,临沂每年能省3200亩耕地。二算安全账,森林火灾多数由上坟造成,公墓集中祭祀能减轻防火压力。三算环保账,穿孝布、扎纸彩、燃放烟花爆竹、大吃大喝等环节,都造成污染。四算稳定账,从根本上解决迁坟问题;还有方便账,所建公墓位置科学,道路硬化,便于祭拜追思。

  记者采访发现,临沂通过推进移风易俗,使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也得到了巩固。农民从最初的犹豫,到后来的半推半就,再进到现在的齐声叫好,村“两委”和红白理事会树立了威信,增加了工作抓手,提高了为农服务的能力。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于洪光 吕兵兵 杨瑞雪 蒋欣然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