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三农视点> 正文
让农村双创人员回得来、留得住、做得好
2017-03-27 09:40:00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提出,如何吸引更多的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伍士兵和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业,激活农村经济,已经成为时下农村工作的一个热点话题,越来越多的基层农业工作者将关注焦点和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双创上。

  经过短短5天的学习和交流,参加2017全国农牧渔业大县局长轮训第1期农村双创与产业融合培训班的大县局长们,对于如何推进农村双创,吸引扶持返乡人员在农村创业创新,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更深刻的理解。

  发展农村“双创”最根本也是最紧要的就是要解决返乡人员“回得来、留得住、做得好”的问题,这也是大家的共识。很多参训局长表示,农村双创作为一个新近出现的现象,由于主体、服务不明确,县一级的农业干部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往往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对此,山东农业厅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赵海军认为:“不应将主体泛泛地定位在乡、返乡、下乡的‘三乡’人员,抓双创首先要以市场为导向,培养新型经营主体。围绕这些新型经营主体,政府职能部门应做好政策扶持和服务工作,包括提供信息技术以及人才培育等。”

  创业,除了需要一腔热血外,更需要理念、技术、资金、管理能力等“硬指标”。“没有思路、赤手空拳搞创业,是不行的。”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农业局局长王脉博说,“单纯靠着双创去脱贫,几乎没有可能,只能是双创人员带动贫困人口去脱贫。”

  如今,很多农村双创人员对于相关政策一知半解,又迫切需要农业技术培训和创业就业方向引导。政府的职能定位也应对双创人员及时做出转变,由产前、产中转向全产业链,树立服务意识,搭建多种平台,增强创业者的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讨论中,一些局长建议,因地制宜建立产业园、孵化园,在人才引进、税收、招商引资等多个方面搭建多种平台,为返乡创业人员创建更好的机会。

  针对农村双创的资金扶持应该设立门槛吗?这是轮训中,关注度非常高的一个问题。“资金扶持不是公益性的,而是引导性的,所以必然要有一个门槛以及监管。”王脉博说,“创业项目是否符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否有利于群众共同致富,是否符合当地的产业方向,能否激发农村新动能?这些都是门槛。穿着新鞋走老路,那不叫创业,那叫从业。”

  在热烈的讨论中,局长们集思广益总结出三类资金扶持模式:大力扶持示范能力强、带动面积广的项目;在资金和政策服务上,帮助有潜力的、处于萌芽阶段的项目;在县市范围设立创业基金和创新激励奖项,激发农村的创业创新积极性。

  融资难,是很多返乡创业人员共同面临的问题。对此,参训局长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作为管理部门,如何让工商资本安全着陆,跟农业搞好对接,是当前需要做的工作。”河南省沈丘县农牧局局长童玉体相信,未来资本会激发更多农业新动能,“与其直接给钱,不如通过降低贷款门槛,提供贴息免息贷款。”

  对此,四川省安岳县农林局党委书记、局长安从敏认为:“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增强创业人员的经济基础,一方面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另外一方面创业也需要来自财政支持和社会资金的注入,政府要通过推进体系建设,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提供创业场地支持等完善创业政策体系;在创业担保贷款方面,未来可对农民工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可按规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财政部门按规定安排贷款贴息所需资金。”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作者:王磊 唐琼 王澎 卢静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