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乡村游,亟需增添文化味。并不是有山有水有花就可以称得上是赏花游,就能够吸引游客,就能够让游客留下来,还需要挖掘其中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内涵以增加综合吸引力。如到江西婺源不光能看花,还有许多民间的东西,比如徽派古祠堂、官邸、民居、廊桥、亭阁等。当地傩舞、徽剧等民间文艺也非常受欢迎。
要提高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就需要动脑筋,在农家饭背后做文章。山里自己磨的豆腐好吃,如果能够拓展豆腐文化,就体现了豆腐的延伸价值。一位农家乐的老板不但给游客提供豆腐吃,还灵机一动,深入挖掘豆腐的延伸文化,建起了山豆腐文化博物馆。游人不仅可以观看豆腐历史、制作工序等相关知识展览,还可以到豆腐制作间里参观、体验豆腐制作过程,让农家饭的文化味儿越来越浓。
十里不同天,十里俗相异,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民间文化,这些根植于山村、散落在山野民间的文化遗产,都是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的文化元素,不怕偏僻、荒凉和破烂,就怕视而不见其价值。对这些民俗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使之转变成乡村游的文化优势,提升乡村游的文化附加值和竞争力,让游客沉浸在文化中,体验在民俗里,乐此不疲,流连忘返。
乡村旅游最需要差异化经营,避免同质化,不然最终会失去游客。跟城市相比,乡村游的独特性就在于“山野味”十足,生态意味浓厚,自然情境突出,应该尽可能体现“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恬淡安详之美。没有了自然简朴的农家特色,失去“农”味就没人去了,将“农”字特色发扬光大才是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方向。
四川省成都三圣乡、浙江安吉、天津蓟县盘山等地乡村旅游已形成成熟的吸引力模式,从增加游客农事体验着手,设计参与性强的项目,真正让游客充实肚子的同时,也得到文化熏陶和快乐。
总之,乡村旅游亟需挖掘“文化深度”,吸引游客慢下来,留下来,让乡村文化和乡村特色给旅游者以厚重的回味和感受,推动乡村休闲游加快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