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三农视点> 正文
乡村游,不是换个地方喝老母鸡汤
2016-04-22 09:38:00

  编者按 出游踏青时节,乡村游迎来了旺季。经过几年的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遍地开花,吃农家饭、干农家活、打牌钓鱼等常规乡村游形态,已经满足不了游客对旅游品质的期待,乡村游不仅是换个地方喝老母鸡汤,供给侧之变势在必行。那么,在大同小异的乡村游项目中怎样做出新文章?还有哪些服务细节有待提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自我推介才能脱颖而出?本期集中介绍乡村游的成功案例,希望能给大学生村官一点启发。

  因地制宜,突出此地的“不一样”

  乡村游的千篇一律让人诟病。结合地方特色,深挖历史文化底蕴,给玩赏之余的人们提供一顿精神食粮,可谓独辟蹊径。陕西省礼泉县“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即是一例。

  走进“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一幅幅近似于原生态的农家生活画面,让游客仿佛回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小巷古朴典雅,两边店铺林立。油坊中有人正在手工榨油,童济功茶坊里传出高亢的秦腔,酒坊里美酒飘香,面坊中游人推动着沉重的石磨,白白的面粉缓缓地溢出来。

  为了打好历史文化这张牌,袁家村对村中的历史文物古迹进行了修缮,比如修缮了村中众多的祠堂、古桥、古庙等古迹,并将祠堂等文物古迹活化为书画院、村史馆以及“非遗”展馆,引入高端的文化艺术,进一步充实袁家村的文化内涵。此外还新建了复古景观,为袁家村古韵的释放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奠定了基础。袁家村真正将民俗进行了生动演绎,游人如织,成为乡村旅游的代表景区。

  乡村游可以尝试走差异化、特色游的路子。从游客的反映来看,这样的景点很受人欢迎。导游赵先生说,可惜的是,像袁家村这种有特色的景点在陕西省上百个乡村游景点中不足一成。即使有一些景点有点感觉,经营者也没有完全让它展现出来,比如陕西省的部分古镇民宅,可以上演极富地域色彩的民歌、地方戏曲,还可以出售一些民间工艺品和小米、绿豆等土特产。“伴随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者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已经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注重物质享受向注重真实体验转变。因此注重发展体验型乡村旅游,是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走向。”陕西省社科院社会学所的周洁这样分析。

  如果村落本身缺乏足够的历史文化底蕴,这类乡村怎么发展旅游?贵州水城县滴水岩村的案例表明,从细处着手,靠创意也能营造出新景致。

  “以前游客过来玩,只是去看了瀑布吃顿饭就走了,根本留不住人。”提起过去的状况,贵州省水城县双水街道办滴水岩村主任助理张竹虚有些无奈。

  依靠天然的瀑布景观、只做瀑布的文章,对于滴水岩发展乡村旅游来说远远不够,“既然我们没有大块连片的土地,那么就在旅游上做精、做细、做出创意。”换思路,转脑筋,从观光式旅游走向体验式旅游,无疑是滴水岩发展乡村游的有益尝试。

  “在观光旅游上增添创意元素——一步一景,游客来了随处可以拍照,这个想法源自韩国梨花村,那个村子很小,但是人家就把旅游做到极致,很多韩剧都在那儿拍,之前热播的《来自星星的你》有很多场景就是在梨花村拍摄的。”双水街道办纪委书记谭帅如是说。

  “滴水岩也有自家的优势,为什么不能是中国的‘梨花村’呢?”依托自然资源,滴水岩村不搞大拆大建,而是以本村景观为背景,手绘壁画点缀村庄。村民李志军介绍说:“我请画师给我家墙壁画了好大一幅向日葵,客人们来了,看着有朝气,都很欢喜。前些天还有几批来我们村拍婚纱照的,都选了我家的向日葵。”类似创意十足的景致在滴水岩还有很多:旧药罐改造而成的花盆、雨鞋造型的盆栽、画在电线杆上的长颈鹿、化身为琴键的楼梯、写满心愿的“许愿墙”……村民们的奇思妙想,巧妙地融入了春天的滴水岩,满眼尽是缤纷春意。

  服务升级,让游客体验高大上

  农民自发开办农家乐,粗放、零散的经营模式容易导致恶性竞争、服务不佳等问题。山东沂水县泉庄镇则在政府指导扶持下,将众多农家乐集结,并按照标准统一管理,不仅提升了乡村游档次,也使粗放经营中的一些问题迎刃而解。

  山东省沂水县泉庄镇的民俗乡村游日益火爆。但该镇还有更长远的考虑,“要真正留得住客人,还得把民俗旅游的档次提升上来。”为此,专门成立了旅游合作社,将民俗游服务标准向星级农家乐看齐。

  在石棚村的几户民俗户,各家的房间除体现沂蒙山风情外,卫生清理记录一目了然。“我们这儿床单、被罩都是一客一换,跟城里的宾馆一样。”户主张东旺介绍,37户民俗户的床上用品标准、清洗由专业合作社统一协作。收费标准也由合作社统一制定。

  “合作社就是民俗游的主心骨,游客中心就是民俗游的天平,将服务标准和价格统一,才不会出现恶性竞争,才会活水不断。”合作社理事长张瑞宝说,因为服务跟得上,该镇的民俗游接待量越来越大,全镇的游客集散中心正在有序规划布局。

  镇旅游部门还邀请县妇联、农业、食药等部门针对民俗经营业户服务提升开展专题培训,让庄稼汉成了大厨,还鼓励民俗经营业户走出去,学习成功经验。去年以来,针对民俗游服务提升,该镇先后组织9次外出学习活动,17次技能培训。

  从农民自发开办农家乐到政府引导成立旅游合作社,乡村游的规范化服务在步步提升。江苏南京浦口区不老村则在合作社基础上联手专业公司进行深度开发,借助专业团队和资本的力量,小村落拥有了高大上的格调。

  和不老村牵手的是一德集团。在政府主导下,一家国有控股公司——不老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立,股东包括街道国有投资公司、村委会和合作社,合作社由不老村村民组成,不老村的村民不仅可以参加项目的服务,还可以参加项目的分红。项目建成后,一德参与运营,企业的专业化运营管理增强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活力,同时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在乡村游特色打造上,一德负责人介绍道:“以往乡村游无非是风景+农家乐,缺乏文化内涵,而不老村将被打造成一个充满禅意的山地部落,突出禅文化的展示及氛围的营造。”配合禅意,不老村的饮食主打健康养生牌。在住的方面,不老村的核心业态为主题客栈,6个不同主题,定位中高端,目标客户是消费能力较高的都市精英、向往田园生活的高端人士。周末住在不老村,可以参加各种文化体验活动。

  “中国乡村开发有着巨大潜力,资本的参与合作将有助于打造升级版的乡村游。”一德相关人士说。

  互联网+,让商家游客都尝到甜头

  乡村游的名气响不响,关键看营销手段强不强。当下符合人们口味的,正是有点奇、带点新的网络营销手法。重庆永川乡村游就尝到了网络营销的甜头。

  “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进行乡村旅游的营销,这是永川在乡村旅游营销上的创新,这种网络营销的手段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重庆市永川区旅游局副局长张梅说。

  在永川旅游官方微博上,“到永川朱沱日啖龙眼三百颗”、“局长带网友畅游郑清葡萄公园畅享采摘乐趣”、“高考生福利来啰——永川黄瓜山七彩蓝莓园半价犒劳高考生”等乡村旅游的信息,成为网友关注的热点,引来了一批又一批的乡村旅游体验者。“朱沱龙眼免费采摘试吃活动”通过微博发出后,引来了6.1万人次的阅读量;“郑清葡萄公园免费采摘试吃活动”的阅读量超过了9.6万人次。这种传播力和影响力是许多传统手段无法比拟的。

  今年3月赏花季,永川策划了“黄瓜山上有黄瓜吗”营销活动进行宣传。3月初,在重庆主城公交车身打出了“黄瓜山上有黄瓜吗”的新奇广告,引发重庆市民和微博网友广泛关注,新浪重庆为此组织了高校、自媒体、新闻界微博达人探究团到永川黄瓜山探寻究竟。永川旅游网、永川旅游官方微博、微信等数字营销平台一路跟踪报道,发送了大量美图、美文。“到黄瓜山赏梨花,到五间镇赏桃花,到金龙镇赏樱花”成为永川当地和重庆市民热议的话题,永川黄瓜山等乡村旅游景点名气大为提升。

  互联网除了给乡村游带来神奇的营销效果之外,它在服务方面与乡村游的深度结合也给游人和商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且看天津蓟县的例子。

  今年初以来,以农家院为主的蓟县乡村游,通过政府规范和“互联网+”推广,为农民带来实际收入超3亿元。

  去年年初开始,在蓟县下营镇寺沟村经营三星级农家院的温素燕大姐,开始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的微信功能。“现在很多新老顾客都是通过微信预约,直接上门的。夏季时每天都要接待20-30人。”

  “互联网+”与旅游的结合让不少经营农家院的农民尝到了甜头。在蓟州电子商务产业基地的“乡村之家”电商平台上,每天都会发布各类旅游信息和农家院介绍,京津冀地区不少游客通过这里进行线上预约和支付。客人可以先选择入住农家院类型,如百姓农家、徽派民居或山野别墅,然后键入入住和离开的日期,就能一键搜索相关农家院信息。“平台上线至今,线上支付订单400笔,交易总金额30余万元。”“乡村之家”负责人陈海松介绍。

来源:dxscg.com.cn   作者:策划:周 妍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