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三农视点> 正文
这些淘宝村,都有个“带头大哥”
2016-02-26 09:34:00

  编者按 当乡土中国融进电子商务,互联网经济如燎原星火,农民放下锄头敲起键盘,从“土里刨食”到“网来网去”,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开启了中国农村激情燃烧的网络创业岁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浙江、广东、江苏等地农村出现了一批专业的淘宝村。

  淘宝村是指活跃网店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10%以上、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村庄。2013年,阿里发布了20个中国淘宝村,仅仅一年过去,这一数据就被刷新到了211个,活跃卖家数量超过7万家,预计整体带来直接就业达28万人以上。淘宝村已然“破茧成蝶”,成为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大学生村官作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带头人,研究淘宝村的发展规律,借鉴其成功经验,对于带领村民通过互联网致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浙江北山村:

  自主品牌成就“亿元村”

  ●“自主品牌+生产外包+网上分销”的分销模式

  ●附加值较高的上游设计研发和下游品牌运营等掌握在自己手中,产品生产业务外包给生产商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壶镇镇北山村是一个典型的亿元淘宝村,这个2000多人口的村庄网店超过300家,淘宝网上30%的户外睡袋出自这里。这里有一个“烧饼郎”带动一批“烧饼郎”的奋斗故事。吕振鸿便是这个“烧饼郎”。

  2005年,33岁的吕振鸿把目光瞄准电商,300元学习打字、4000元启动资金、1台电脑、1台数码相机改变了他的命运。由于喜爱户外运动,他将产品锁定在自己较熟悉的户外装备领域,主打帐篷、睡袋等,进货渠道则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彼时国内户外品牌不多,三个月后,淘店小店开始赚钱。村民们纷纷心动了,跟着学开网店的越来越多。吕振鸿来者不拒,帮忙注册、教导如何给样品拍照、如何装饰店铺等。

  有了“带头大哥”,村民们索性让吕振鸿包办货源,他一口答应下来。初尝甜头后,问题却随之而来。网店进货来自同一渠道,同质化和恶性竞争开始蔓延。眼瞅着情况不妙,吕振鸿开始寻找出路。2008年4月,天猫商城成立并推出互联网原创品牌,吕振鸿用20万元的家底创立“北山狼”户外运动品牌。在跑了30多家工厂之后,他敲定了第一个合作伙伴。当年7月,双方联合设计的第一批1000顶帐篷问世。2008年汶川地震后帐篷紧缺、价格猛涨,吕振鸿坚持不涨价,“正是当时的坚持,让产品迅速打开了销量。”目前与“北山狼”合作的加工厂约有20余家,几乎一个厂家负责一条产品线。而所谓的销售渠道建设,则来自于北山村300余家分销网店,村里90%的电商是“北山狼”分销商。

  2013年,北山村四上央视,入选首批全国淘宝村。2015年,北山村电商全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

  山东丁楼村:

  从卖戏服走出来的淘宝村

  ●从单打独斗到形成小型产业链集群,辐射带动周边万名村民

  ●“互联网+物流”深度融合,电子商务平台更加快速,物流配送方便,让村民们赚到了大钱

  鲁西南地区,是山东相对落后的地区,而菏泽市曹县大集镇却创下了一个奇迹。在过去不到5年的时间里,大集镇从默默无闻的穷乡僻壤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首批“淘宝村”、“淘宝镇”所在地。目前全镇共有网店数量1万多家,淘宝产业2014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

  丁楼村是大集镇电子商务的“领头羊”。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个别村民便开始做服装贸易生意,为影楼、戏班加工服饰。丁楼村村支书任庆生回忆说,他们原来肩挑人扛,到各个城市设点推销布景,一年下来卖出的服装也不过百套。2009年,任庆生偶然接触到了淘宝,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从给别人做衣服到自己生产、自己销售,到2014年,他创办的服饰有限公司销售收入已近千万元。看到任庆生的成功,村民纷纷效仿。截至目前,丁楼全村300户有280家开有淘宝店,年销售收入超100万元的服饰加工户30多家,其中7家销售额超过500万元。

  形成小型产业链集群,是丁楼村的一大特点。在丁楼村的辐射带动下,周边村庄近万名村民从事服饰加工行业。集群另一个表现是供应链的日趋完整,大集镇从最初只卖表演服饰到现在涉足民族服饰、摄影道具、舞蹈鞋、绣花等多种产品。生产企业最初到浙江进原料,如今浙江的原材料供应商已经到大集镇开设服务点。生产所需的布匹、服饰辅料、打版、裁剪、缝纫、熨烫,形成了完整的流水线。村民甚至也开始发洋财,生产销售圣诞节等外国节日用服装等。物流随着淘宝村的规模形成而逐渐配套。现在丁楼村已有18家物流快递公司的服务点,“互联网+物流”模式使得丁楼村成为名副其实的亿元淘宝村。

  江苏东风村:

  “破烂村”蝶变的启示

  ●“农户+网络+公司”的产业模式造就电商神话

  ●家具其实不是东风村的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也可以“无中生有”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沙集镇东风村,过去村民靠着废旧塑料加工谋生,然而就在8年前,敢于尝试的东风村农民瞅准机遇,用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使这个过去出了名的“破烂村”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淘宝村”。

  曾经的东风村不具资源优势,缺乏特色产业,“路北漏粉丝,路南磨粉面,沿河烧砖瓦,全村收破烂”,是其真实写照。

  80后孙寒是东风村的“带头大哥”, 2006年回到家乡创业的孙寒,一次上海之行,改变了一个人、一个村庄的命运。在上海逛街时,他看到一些别致的简易、拼装木质家具,就买了几件样品回村,请木匠改进设计、加工生产、上网销售,第一个月就销售了十来万元。村民看着镇上来的快递员天天上门取货,渐渐明白其中一定有钱可赚。一时间,整个东风村热闹起来,网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经济实力强的农户,则“前店后厂”,在院子里办起家具加工厂。

  受到在家工作、淘宝致富的吸引,村里2000多名外出打工者陆续回村开起了网店。通过短短几年的发展,东风村的淘宝网销呈现出细胞裂变式复制扩张,逐渐形成了直接对接市场、主动掌握信息、自主经营生产的农户网商,加市场化的电子商务交易网,加土生土长、农户自身主动成立公司这一“农户+网络+公司”模式。

  如今东风村已迅猛“逆袭”,有专业摄影与品牌包装运营企业、有为家具生产提供板材和零配件的供应商,有依托原有废塑产业的包装加工企业,在这里,一条完整的家具产销链条已经形成。全村1180户,经营2000多个网店,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

  电子商务给东风村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什么?“是我们农民掌握了定价权,和买家直接对接,卖多少自己说了算。”一个村民这样说。在这里,信息化是火车头,拉动了加工制造、服务、物流等,形成了一个产业群,农民在家里创业,不用背井离乡也能致富,有尊严地走向市场经济。

  “淘宝村”孵化指南

  关键词一:

  商品与特色

  做好自身定位,选择销售商品,决定着能否做大,也关乎今后的发展。

  所卖的商品一定要有自身优势,比如产地等别人难以复制的优势。品牌、专利、服务水平等都可以成为自家脱颖而出的着力点。对于不同的商品,在打造自身优势时亦会有所差异,需要因货而异,灵活变通。

  关键词二:

  基础设施

  要想富,先修路。发展“淘宝村”,首先有两条路要打通。第一条是网络,第二条是物流快递。在农村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或是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发展网络与快递需要自身努力,也可以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

  关键词三:

  技术与人才培养

  不懂技术是村民最初犯愁的问题之一。村集体可以选择一些了解电脑的年轻人,让他们参加培训学习,之后可以帮助大家解决电子商务方面的问题。充分发挥年轻人的优势,尽快推广技术。

  关键词四:

  未雨绸缪

  目前很多“淘宝村”已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问题在初期阶段可以通过一些措施加以预防。如尽早成立协会,既能够给予网商支持帮助,也能够协调处理竞争等方面问题。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策划 许露露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