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办有关负责人解读中央一号文件热点问题
2014-01-23 10:07:00
在1月22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向公众介绍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关于粮食安全、农业资源休养生息、农产品目标价格等方面的热点问题。
我国谷物生产基本自给
国际上并不把大豆统计在粮食里。中国的粮食统计,除了谷物外,还包括大豆和薯类
“前年,我国进口的粮食总量是8024万吨,其中大豆约5838万吨。去年进口的粮食数量估计在9000万吨以上,大豆约占6300多万吨。”陈锡文说,尽管粮食进口在增加,但分析进口粮食的品种结构,最主要的是大豆,谷物仍处于基本自给状态。
“粮食的统计口径,国际和中国的有所不同。”陈锡文说,国际上并不把大豆统计在粮食里,粮食只讲谷物,即小麦、稻谷和玉米。中国的粮食统计口径,除了谷物外,还包括大豆和薯类。如果单算谷物,中国进口的数量并不大,前年进口的数量是1398万吨,去年大概是1500万吨。去年我国粮食总产12000亿斤以上,测算可知,进口的谷物相当于国内生产谷物的比重不到2.7%,从这个角度来讲,现在谷物仍处于基本自给状态。
一号文件强调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陈锡文分析说,谷物和口粮之间的差别在于玉米,玉米主要用做饲料和工业原料,真正用在口粮上还比较少。因此讲“谷物基本自给”是考虑到玉米因素,讲“口粮绝对安全”主要是说小麦和大米。当前小麦和大米两者进口占比大约为2.5%至2.6%,这并不是国内产能不够。小麦进口主要是品种调剂的需要。大米进口主要是价格因素,近几年东南亚的大米价格比国内低得多。可能今后更多需要进口的品种是大豆,以后玉米的进口也会适度增长。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乔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