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三农视点> 正文
精耕细作的台湾休闲农业
2011-11-04 12:00:00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休闲农业在台湾已相当成熟,现有上规模的休闲农场3000余家,每年有大约5000万人次的旅客量,推动着台湾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

  台湾休闲农业的类型

  台湾休闲农业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已成为台湾地区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兴产业之一。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乡村花园:乡村花园的设计和建造最早盛行于英国,最初的乡村花园主要种植本土植物,且多数是瓜果蔬菜类。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如今台湾的乡村花园建设已是包罗万象,由最初的实用性为主转变为以观赏性和休闲性为主。

  观光农园:观光农园是指具有一定的农业特产,同时具备观光休闲和教育价值的农业园区。观光农园内提供观光游客所需的各种服务设施,以方便游客体验采收农产品的乐趣,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寓教于乐,满足游客的休闲娱乐需求。

  休闲农场:休闲农场是台湾休闲农业中最具代表性的,农场原以生产蔬菜、茶或其他农作物为主。休闲农场一般是由数个或许多农民团体联合兴办,规模比观光农园要大,面积一般在50公顷以上,经营的项目多元化。休闲农场具有多种自然资源,如山溪、远山、水塘、多样化的景物景观、特有动物及昆虫等。常见的休闲农场活动项目包括农园体验、童玩活动、自然教室、乡土民俗活动等。在台湾,观光农园与休闲农场的区别并不大,观光农园也可以休闲体验,休闲农场也可以观光游览,大多数农园、农场都同时兼具观光游览、休闲体验的功能。

  教育农园:教育农园是利用农场环境和产业资源,将其改造成学校的户外教室。教育农园大多具备教学和体验活动的场所、教案和解说员。在教育农园里,各类树木、瓜果蔬菜均有标牌,还有大量活生生的昆虫教材,如蝴蝶是怎样变成的,蚯蚓是怎样松土的……教育农园为青少年了解自然、认识社会、了解农业和农村文化创造了条件。

  市民农园:市民农园是指经营者利用都市地区及其近郊的农地,划分成若干小块供市民承租耕种,以自给为目的,同时可让市民享受农耕乐趣,体验田园生活。与观光农园相比,市民农园是由城市市民利用平时业余时间经营的,不以盈利为目的。

  乡村民宿:这是台湾休闲农业的一大特色。乡村民宿充分利用乡村自然环境、景观、特色文化、民俗,让人们感受到独特的民风、民俗,于优雅宁静中体验乡村生活。台湾现在合法经营的民宿达2000家。以桃园县复兴乡为例,在拉拉山民宿区开业的15家从业者,有的从都市回乡创业,有的用自有土地、建筑物经营,其共同点是以好景致为魅力,以“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的理念来经营,通过“亲情化”服务,给休闲者不同于入住酒店、汽车旅馆的亲切感觉,强调主客间的互动及观念的认同,以口碑带动客人。

  充分挖掘资源优势

  台湾休闲农业强调资源特色,利用农业资源的丰富性满足人们求新求变的需求,利用农产品的多样性满足人们丰收的喜悦。经营者将农林渔牧生产、农家生活、农渔村文化、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等特色资源,精心设计规划,吸引顾客。通常是小而精,小而全,员工的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度都较高。他们还强调休闲农业要精耕细作,在市场竞争中始终以自己的特色,形成竞争优势。经营休闲农业者还成立了休闲农业发展协会,共同活动相互交流,使休闲农业走向精细的专业化分工。

  在台湾,有的资源优势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如屏东县的黑鲔鱼文化观光季,巧妙结合农渔特产和套装旅游休闲,一年创收颇丰。屏东县垦丁地处恒春半岛南端,是著名的风景区,春季又是黑鲔鱼回游垦丁外海的季节。结合休闲渔业,这里每年举行黑鲔鱼文化观光为主的春游,展销黑鲔鱼、油鱼子等海鲜产品。屏东还结合农产品收获期,将农业特产如黑珍珠、香蕉、凤梨,融入一年四季的观光计划中,带动观光和休闲农业的发展。

  注重拓展文化内涵

  休闲农业结合当地文史资源才有丰富的内涵,这样才能提升知名度,才能做到经久不衰。台湾休闲农业的经营者充分利用当地文史资源、民俗艺术,如草织、藤编、雕刻、手工艺品、地方舞蹈、戏剧、音乐和古迹史话、传说,将过去和现实结合在一起,提升了休闲农业的品位。台湾文化资源丰富,闽南的、客家的、原住民的与外来的文化异彩纷呈。如何用好这些文化资源,岛内从业者做了很多探索,如重视民俗技艺文化的推广,布袋戏很受老百姓的喜爱,在乡村尤盛。歌仔戏用闽南语唱诗,味道跟古代是一样的,在台湾很受欢迎。目前岛内更加重视在戏曲专科学校培养地方戏剧的人才,各界正在全力支持明华园等歌仔戏团。

  台湾的传统庙会祭典文化也在提升,最出名的是妈祖出巡与绕境活动,其特点在于沿途不断的“炸轿”,是全台湾以放鞭炮之多闻名的活动。绕境巡游活动历时长,途经城乡多,万民参与,成为台湾观光休闲最好的情境写照。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宗禾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