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是干旱缺水国家,国土总面积的45%是沙漠,另一半不是高山就是森林;只有不到20%的土地是可耕地,其中一半又必须经过灌溉才能耕种。以色列的水资源也极其贫乏,是世界上人均占有水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
以色列在耕地资源和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条件下,大力发展规模化高效农业,采用新思路、新技术,以最少的水量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椰枣树、葡萄园、果园到处可见,农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而且大量出口,被誉为欧洲的“冬季厨房”。究竟是什么神奇力量帮助以色列人创造了这一奇迹呢?
“不浪费每一滴水”成自觉行动
中东地区各国的用水量近年来急剧上升,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加深了这一地区国家争夺水资源的矛盾。
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在这个流域一直存在着极其严重的水资源争端。在以色列,水安全意识深入人心,“不浪费每一滴水”成为以色列家喻户晓的节水标语。
在节约用水方面,以色列人也是从细微处做起,如厕所均使用大小两重水量开关的节水型抽水马桶,限制使用对水源污染较大且难以净化的洗涤用品。公园一般都规划在限定的区域,种植抗旱植物,并且只在夜间用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浇灌。
水管理发言权农业部最大
以色列把水作为一种重要资源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水管理涉及到农业部、财政部、环境部、卫生部、基础建设部、内务部等各部门。其中,农业部因为涉及到农业这个用水大户,相对其他各部门对水的管理拥有最大的发言权,负责水利法规的实施等。
另外设有“国家水利委员会”,负责制定全国水利政策、分配配额、用水计划与资源发展规划,以及防止污染、开发废水、研制海水淡化设备、保护土壤和排污等工作。
国家水利委员会还出台了一系列节水政策和措施,如为了鼓励节水,一是上调水价,二是超额用水加倍付钱,促使农民积极采取节水措施。Mekorot水公司是以色列的唯一国有水公司,主要负责水资源的管理、输送、分配,其供水量约为全国总供水量的2/3。
1953年以色列制定了《水法》,对水资源的拥有权、开采权和管理权做了明文法律规定,规定境内所有水资源必须专门用于满足居民生活和国家发展的需要。水管理就此走上了法规化的道路。1959年制定了专门法令《水利法》,规定所有国内水资源属国家所有。
每寸土地都渗透着灌溉高科技
长期以来,以色列所有的灌溉农田都采用了喷灌和滴灌现代灌溉技术,使灌溉水平利用率达90%,滴灌面积占其全部灌溉面积的三分之二。
以色列农业灌溉主要采用压力滴灌技术。滴灌比漫灌节水近1/2,使单位面积土地增产1-5倍,使水肥利用率高达90%,有效防止了土壤盐碱化和土壤板结。
使用滴灌以后,以色列农业用水总量30年来一直稳定在13亿,而农业产出却翻了五番。滴灌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耕作方式,使每寸土地都渗透着高科技。
以色列每开发一片土地,农业专家和农民总要先架设滴灌和喷灌设备,实施改土技术,循序渐进地扩大各种耐旱作物在沙化土地上的覆盖面。
同时,以色列大面积实施高投入、高产出、高经济效益的温室种植技术,喷灌和滴灌系统都装有电子传感器和测定水、肥需求的计算机,自动调节灌溉时间、次数、间隔、灌溉量和施肥等,大大提高了收益。
水肥灌溉一起完成
水资源的自然枯竭迫使以色列最大限度地采用节水灌溉方法,首先提出土壤局部灌溉新概念,也就是说给作物浇水,而不是给土壤浇水。农业用水从供水口到用水点,全部用管道输水,严格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实行节水灌溉。
在以色列得到普遍推广应用的节水压力灌溉技术已成为一个系统工程,该系统是把水通过塑料管道直接送到植物最需要水的根部,用水效率高。
压力灌溉先将化肥融入水,水肥灌溉一起完成,这给施肥技术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它导致了另一个全新的概念——“水肥灌溉”。
这一切全由电脑自动调节和控制,根据土壤的吸水能力、作物种类、作物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等定时、定量、定位对农作物供水,不仅节水、省力,而且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
“污水农作”节水环保
以色列对全国工业和城市所排放的废水进行排污处理,使其成为“循环水”并用于农业灌溉,称之为“污水农作”,这不仅节约了水资源,同时也对生态环境有利,每年以色列大约将2.5亿立方米处理过的废水用于农业灌溉。在加大使用循环水力度的同时,还不断增建集水设施,以最大限度地收集和贮存在降雨季节的天然降水资源。
节水农业发达的国家,都是根据各自国情,形成了一套与自身经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节水措施。以色列就是其中之一,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