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三农视点> 正文
营造职业农民辈出的社会环境
2012-07-27 12:00:00

  展望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农民不再是一种身份印记,而是一种新型的职业选择。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领头羊,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通过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造就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以农业为职业的新型人才,并由他们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有效途径。

  职业农民有啥不一样

  浙江商人陈文新一年前在上海近郊承包了1.3公顷土地种植绿化苗木,成立了上海文新园艺公司。与传统农民不同,陈文新拥有一栋两层的办公楼,每天和他的8名雇员在此准时上下班。“我本来就是个地道的农民,10年前辛辛苦苦干一年才能赚1000块,因为种田的收益太少才出去经商;如今上海到处都是绿化工程,苗木种多少就能销多少,一年轻轻松松净赚4万。活多了忙不过来,还雇了8个人帮忙。”

  像陈文新这样的农民就是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农民就是以市场运作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以农业为稳定职业、具有较高素质和社会责任的农民。我们可以简单地把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小型农业企业家等理解为职业农民。职业农民的理念比较新,资金、技术等实力比较雄厚,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也强于一般农民。

  目前,国内尚没有关于职业农民的全面的统计数据,但从福建漳州市11个市级农村固定观察点230个农户十几年来的跟踪调查数据来看,220个样本户中够上职业农民的有18户,占8.18%,但劳动产出率为3.524万元/年·人,比平均水平1.4万元/年·人高出1.52倍;人均年纯收入8166.6元,比平均水平5116.2元高出59.62%。18个大户中有12户成为当地的先富户,其余6户也位居中上水平。由此可见,职业农民在整个农户中所占比例虽然很低(福建漳州为经济发达地区,职业农民的比例相对较高,一般地区的比例应低于8.18%),但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远高于一般农民。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不长的时间内,职业农民的比例应该达到10%左右。

  职业农民干什么

  窦华军,天津市大港区太平镇远近闻名的农机大户。窦华军是从2004年开始投资买农机的,截至目前,他已拥有11台大中型农机具。每当区农机局计划推广一种新农机时,他都会先行先试。2006年,政府号召太平村实行玉米秸秆还田实验,窦华军预定了一台玉米收割机。因为是新事物,很多人不敢用,窦华军率先在自家地里做实验,试验成功后,玉米机收在全村推广开了。而窦华军的农机服务也越做越大,不仅全村的土地全都包给他耕作,他还把农机服务业务开拓到了河北省等地。

  石振民、杨秀岩夫妇,是黑龙江省五常市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2004年以后,村里3700多口人,有2200多人陆续外出务工,看着村里留守的“386199部队”(妇女、儿童和老人),石振民提出把他们耕种不好的土地承包下来。乡亲们一听不用种地就能拿到钱,农忙的时候还可以额外打打工,不少人主动把地转租给了石振民,石家的承包田六七年间发展到近1.2万余亩。他们购买了20多台(套)大型农机具,有时不够用还得租借一些大型农机具。秋收时候,每天用工300多人,今年,他家生产粮食1500多万斤,能装满100多节火车皮,纯收入至少500万元以上。

  李进民,山西省清徐县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2006年被评为“太原市十佳农民经纪人”。上世纪80年代,李进民便开始和蔬菜打上了交道。从最初的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卖菜,到在大城市设立自己的销售点,再到蔬菜出口。20年间,他的蔬菜生意从本乡本土做到了海外,带领更多的农民走上富裕道路。

  这三个职业农民所干的职业各不相同,但如果仔细分析,却可以发现,他们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行业:一是新兴行业,如窦华军,就是率先进入玉米机械化收割的新领域。新兴行业虽然具有较高的利润,但往往也具有较高的风险,而小农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冒险的意识要低于职业农民,因此,职业农民会率先进入新兴行业,并从中获得较高的收益。二是具有较大规模的行业,如石振民夫妇。这是因为规模经营一方面需要较大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较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职业农民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与传统农民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三是服务性行业,如李进民就是从事蔬菜经纪人行业。因为具有较高的利润,许多具有经济头脑的职业农民会选择从事服务性行业,而不是低利润的生产性行业。

  如何培养职业农民

  自身努力:以上几个人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自身的努力是成为职业农民最主要的因素。新的理念、新的技能都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才能掌握的。为了鼓励更多的农民通过自身努力成才,就需要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示范带动机制,而职业农民的言传身教是最行之有效的。还可以建立职业农民协会,为已经创业和想创业的农民构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发挥成功创业者的示范带动作用,以老带新、以大带小、以多帮少,使先创业者不断做大做强、后创业者少走弯路。

  政策扶持:为吸引在外务工的人才回流,2011年,河北正定县公开选拔172名“农村好青年”,当选的“农村好青年”不仅可以直接进入“村两委”工作,享受资金补助,在个人自主创业时还可享受优惠政策,有效减少了他们在创业过程遇到的困难和阻力,有助于他们创业的成功。因此,政府要切实为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建立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体系,尽快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在工商登记、项目审批、技能培训、土地、税费、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

  社会帮助:河南省鹤壁市南苏村有1930口人,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人均年收入仅6000元。后来,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鹤现代农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把产业链条延伸到田间,把农业大田建成“第一车间”,该村22名种田能手成立农机合作社,负责代管全村3000多亩土地,初步形成“龙头企业 合作社 职业农民”的经营模式,这22名“职业农民”人均年收入近3万元。由此可见,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帮助有效促进了职业农民的成长。因此,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和帮助职业农民的发展。可以支持组建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渠道,建立职业农民专项基金,用于对重点、示范实用技术的项目资助和对农村人才的培训、奖励等。鼓励和吸引各类教育资源向职业农民培育投资,真正把人才吸引到农业教育、生产的第一线上来,确保职业农民的知识、技能得到及时更新。

  (作者单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