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身边星光> 正文
王一向:学艺术出身,却成了"创业专家"
2014-04-22 14:39:00

  提起藏红花,很多人都知道它是生长在高寒地区的珍贵药材。但如今这种高附加值的美丽花朵,却在山东省枣庄市成功引种、盛放。引种它们的不是经验丰富的农技专家,而是一名年轻的大学生村官。

  当记者来到枣庄市峄城区坛山街道孔村居委会藏红花实验基地,见到大学生村官王一向时,他正在实验基地里忙碌着。“这花特娇贵,日照、湿度、温度条件同时满足,才会开花;也金贵,花蕊中丝线一般的‘花丝’在国际市场上的卖价至少2.5万元/公斤!”王一向饶有兴致地介绍说,藏红花又名西红花、番红花、洎夫兰等,属球茎植物,享有三个世界之最:一是世界上最贵的药用植物,二是世界上最好的染料,三是世界上最高档的香料,被西班牙人称为“红色金子”,附加值极高。

  那么,这种“红色金子”怎么会来到孔村的呢?故事还得从2009年讲起。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艺术专业的王一向,就在这一年的8月份,被选聘到孔村任大学生村官。到村后,他了解到,孔村是一个有128户、518人的小村,群众仅靠200余亩耕地和50余亩菜园生活,生活十分困苦。因此,他就开始琢磨:如何带领群众致富?“起初我尝试过养牛、养羊、养鸡甚至是养蚂蚱、养鸽子,但一番尝试之后,发现都不合适我们村的实际。”王一向告诉记者。

  后来,他认识到,还是要立足在土里刨金,提高群众收入。以前,他每天临睡前的娱乐活动就是在电脑上看看电影、玩玩游戏,后来他慢慢养成了习惯,每天坚持收看央视7套《农广天地》和《致富经》节目,同时在网上学习各类农业知识。“有一次,我在网上回看往期的《农广天地》时,突然看到有一期介绍‘河南郑州农民成功种植藏红花的故事’,试着点击进去看了几分钟,就把我给吸引住了。”王一向说,那一刻,他激动得心砰砰直跳,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商机。不过,为了确定项目是否可以在孔村落户,第二天,他就多方打听到了这位郑州农民的基地,兴冲冲地开车几百公里赶到郑州现场考察。

  考察回来,王一向为慎重起见,没有立即向村“两委”提出建议,而是自掏腰包买了一些藏红花种球,搞起了实验种植。

  实验过程无疑是辛苦的。湿度不够,他每天爬进大棚五六次给墙体、地面喷水加湿;温度不够,他把家里的电暖器拿去给大棚加温。王一向把大棚里的藏红花视为村民致富的希望,当成自己的孩子,悉心照料着。苍天不负有心人,种球一点点发芽、开花,随后被移植到地里并生根、发叶。2013年,藏红花实验种植终于成功了!

  如何把藏红花变成集体致富项目是最关键的一步。“最初,包括我在内,大伙心里都没底,很多村民反对上这个项目。”王一向回忆说。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王一向耐心地做起了村民的工作。他给村民算了一笔账:如果还是种小麦,每亩地收益仅千元左右。但是,如果种植一亩藏红化,花球成本2万元,一年后可收获价值1万元的花丝,两年后可收回成本。项目成熟后,每亩地纯收入就有近万元。这笔账打动了很多村民。

  随后,王一向又组织召开了村“两委”会、村党群议事会,说服村民一致同意:由村里拿出5万元和一部分集体土地,建设村藏红花种植基地,先给村民们带个头。为保证村民利益不受损失,村里还从基地里拿出半亩“试验地”,交给5户愿意带头的村民试种。一年后,掌握种植技术的5户村民,再传帮带其他村民种植。

  为保证销路畅通,经过多次洽谈协商,王一向与全国最大的藏红花合作社签订了保护价收购协议。他还牵头村民注册成立了向阳藏红花专业合作社。如今,全村村民开始集体种植藏红花,孔村成了当地有名的“藏红花村”,王一向也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咱们的创业专家!”“下一步,我打算对藏红花进行深加工提炼精油,进一步提高村民收益。”谈起今后的发展前景,王一向信心满满。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李治民 李佳法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