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身边星光> 正文
薄瑞颖:事事做在村民的心坎上
2014-02-10 17:22:00

  2009年9月,薄瑞颖来到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瓦屋辛庄村,当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三年多的基层锻炼,使她少了当初的青涩和稚嫩,从一名普通的村官成长为村党支部副书记。“事事做在村民的心坎上”是她的为官感悟。

  村支书身边的“好助手”

  满怀激情、踌躇满志的薄瑞颖,初到村里,只被安排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打扫卫生、填写报表等等,跟她当初在农村大展拳脚的理想有很大的落差。然而,她暗暗告诫自己机会不是等来的,自身价值要靠主动努力来体现。之后的两个月里,她走遍了瓦屋辛庄村的565户人家,由于很多农民早出晚归忙着打理蔬菜大棚,她就利用中午和晚上的农闲时间走家串户,每天都详细地将入户走访记录进行梳理、总结,提建议、出思路、谈想法,最终形成了一个万余字的调研报告,得到了村书记的认可和肯定。此后,不管是争取上级支持,还是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书记都把她带在身边。慢慢地,她成了村书记一位不可或缺的“好助手”。

  孩子们眼中的“薄老师”

  在瓦屋辛庄村,因为大人们忙着打理蔬菜大棚,放了假的孩子们满大街疯跑,很不安全。于是一心想为村里做些事情的薄瑞颖找到了村书记,把自己打算开一个免费暑期班的想法提了出来,书记极力支持,当即协调了教室。她找来了小学课本,在网络上下载了教学视频,从白天一直准备到深夜,做了一个详细的教学计划。暑期班从最初的9人,发展到16人。每天4节课,涵盖语文、数学、英语,有时还组织体育活动和田间参观。有时,她还特意请来其他村官客串教学。23天的暑期班,92节课,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回忆。暑期班结束的前一天,孩子们用零花钱给她买了一个精致的笔记本,还在黑板上歪歪扭扭地写了几个大字“老师,您辛苦了!”到现在,暑期班已连续开办了三年,得到孩子和家长们的充分认可。

  菜农们心中的“及时雨”

  瓦屋辛庄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村,为了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在薄瑞颖的建议下,村里决定把农户聚集起来成立合作社。任务落在她的肩上,只有在短期内尽快将合作社办起来,才能让菜农减少损失、得到实惠。她先在网络上搜集农村合作社的相关资料,并结合实际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完整的申报材料。在村书记的支持下,她先后在工商、农业、蔬菜等6个部门来回跑了两周,办齐了相关手续,又协调办公用房、完善了规章制度,只用一个月的时间,就挂牌成立了“兴瓦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不到半个月先后吸纳150户菜农,使他们有了“家”的呵护和照顾。随后,薄瑞颖和合作社又积极向有关单位申请了黄瓜、西红柿、菜花等8种蔬菜的A级、AA级绿色蔬菜标识的使用权。为了达到国家标准,她把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要求、生产规程及限制使用化学农药的注意事项等编制成册,发放到菜农手中,严格标准、狠抓质量。通过合作社的规范管理,213个大棚每棚净增2000元的收入。

  村街发展中的“引路人”

  在一次QQ群讨论中,薄瑞颖被上传的一张五颜六色的花生图片深深吸引。后来得知这叫“五彩花生”,营养丰富、口感好,种植成本和产量与普通花生相当,而产值却是普通花生的2至5倍,市场前景相当广阔,她迫切地想把这个优良品种引进来,在瓦屋辛庄村推广。起初她怕种惯了蔬菜的农民不接受这个新品种,也怕这里的环境、土质不适应“五彩花生”的生长。于是,薄瑞颖托人想办法买到了2斤籽种,在自家的田地里进行了先期试验。在她的精心呵护下,“五彩花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随后,她又从日常积攒的工资中拿出了1800元钱,购买了200斤优良籽种,分发给村干部进行规模种植,也获得了初步成效。薄瑞颖表示,她将继续在研究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开拓新市场上下功夫,逐步在村街建立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服务体系,带领村民趟出新的、更多的“致富路”。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王云飞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