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以来,陈秋每天的工作都围绕着如何建设好玉州区名山街道太阳村展开。5月9日下午,暴雨又造访玉城,刚检查完农家书屋是否漏水的陈秋,趁着没有村民造访的空闲,继续思考太阳村黑皮冬瓜展厅的设计。对她来说,让村民生活越过越好就是她的“中国梦”。
■■走进农村,用真诚和汗水赢得村民信任
2011年,23岁的陈秋从江西东华理工大学毕业了。师范专业的陈秋并未走上教师的岗位,而是一门心思地想成为一名西部志愿者或大学生村官,到基层去锻炼自己。她说:“我觉得年轻人应该深入基层,趁年轻的时候多历练、多积累,为今后的成长积攒阅历。”
初到太阳村,陈秋基本干些类似文书的工作,而村民对这个看起来娇滴滴的小姑娘并不看好。不服输的陈秋跟着村里的老干部挨家挨户走访村民,全面了解太阳村情况,也让村民慢慢认识了她。与纯朴的村民接触越多,陈秋就越喜欢太阳村,也越加明白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的真正目的,越加感觉肩上责任的重大。我该为村民做点什么?陈秋一直问自己。为了改善村里的办公环境和村民生活,她积极参与太阳村的各项建设,积极做好太阳村与各部门的沟通工作,为村里的各项建设争取资金和支持,并协助做好各项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太阳村2000多平方米文体广场的落成、村级公路及路灯的修建、村民喝上干净的自来水以及现正在着手的旧村改造,都洒下了陈秋辛勤的汗水。
“大学生村官社会阅历浅,工作经验少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但反过来讲,年轻也正是我们最大的‘资本’,要趁着年轻多为村民做实事、做好事。”陈秋如是说。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切实做好农村工作,陈秋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国家相关政策,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同时,积极活用政策并主动向其他村干部学习,学习宣传政策和化解矛盾纠纷等相关技巧,积极做好党的“宣讲员”与“普法者”,做好太阳村的“消防员”。如今,太阳村的村民都把陈秋当成了自家的小妹,都叫她“陈妹”,而说起“陈妹”的工作,村民无不翘首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