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国梦:对于村官而言,就是想让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
——大学生村官 刘文丽
人物名片:
刘文丽,女,寿宁县竹管垅乡江岔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23岁的她带着稚气,走出大学校门,来到这个小山村,担任大学生“村官”。面对村民疑惑的目光和敬而远之的神情,她曾失落迷惘,也曾被村民气得伤心掉泪。
两年后,25岁的她却被村民以高票推选为他们的“当家人”。面对村民的期待,她放弃安排工作的机会,继续留在小山村,把村支书和村主任“一肩挑”。她就是福建省首位由村民推选,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满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的女大学生村官刘文丽。
在采访之初,刘文丽说到,因为生计问题当上了村官,现在是想当村官,本来是2012年村官的任期就到了,是她自己跟组织提出来村官续聘的,因为10年到12年期间,虽然是村官书记助理,但是自己感觉真正帮群众做得事情很少,只做了一些书记交代的事情,整理资料,跑腿的活,自己觉得没有为群众做什么事,比如村里的一些基础设施,群众的问题,能不能帮忙解决一点。在当了村官2年,认识了很多领导,想再呆一年,利用这些资源帮村里办一些实事。青春在这个农村,不没能白白浪费了2年,什么都不干,这样太对不起自己了。
当问到当村官过程命中有遇到什么问题时,刘文丽讲到,差不多三年走过来,困难非常多,从最初的语言不通,融入不了群众到后面的融入了群众,不知道怎么帮群众,到想帮群众,群众又不理解。语言不通,硬着头皮去学,群众也笑,被笑的同时,也被群众慢慢地接纳,到后面帮群众做事,体会到不能赶鸭子上架---硬来,要一步步来,从各种层面入手想办法解决,尽量发挥其他的资源来促进群众思想的转变,最终解决问题。最近,村里在修路,这条路即是一条生产路,也是一条环村路,这条路一开,全村的生产和生活会方便很多,但是就有一两户群众不理解,我就通过正面、侧面给村民做工作。村民不理解,这时候是最苦闷的。但是我有这么多苦我不能跟群众说,我的工作就是把群众的思想工作做通,把问题解决。
刘文丽讲到到当村官的快乐时,她说:“每一次帮群众做完一件事情我会很高兴,就算是帮村民去开一张证明,村民都会一直谢你,小小快乐也让我很满足,村里每一个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不知道群众是怎么看得,但是我心里很高兴,至少我给群众留下了实实在在的东西,每次做完很有成就感。”
最后,刘文丽阐述了自己朴实的梦想:作为个人来说,把村当家,把村里人当成家人,想方设法增加群众的收入,改变村里的生产生活环境,人居环境,让大家脸上的笑容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