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铅山篁碧畲族乡中村村,笔者见到了乡里去年选录的大学生村官陈康。他,个头不高,浓密的黑发上沾有少许灰尘,稚气未脱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笑起来有些腼腆,就像夏天田野里一棵正在茁壮成长的红高粱。
毕业于南昌大学科技学院机械制造专业的陈康,在泰豪集团下属企业工作了一年,去年6月参加全市大学生村官统一考试,以优异的成绩成为篁碧畲族乡中村村的村官,职务是主任助理。篁碧畲族乡位于武夷山脉的大山深处,距离县城86公里,乘车需要2个多小时。由于路途遥远,多年都招不到大学生村官进来工作。因此,陈康也就成为该乡第一个大学生村官。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陈康熟悉农村、了解农民,很快适应了工作。平日里,村里没有开展中心工作,他就是乡政府的“万金油”,收发文件、新农合经费征收、计划生育、移民搬迁、动物疫病防治等工作,领导安排什么做什么,从来不讲条件。去年,按照县里的统一安排,篁碧畲族乡开展了新农合征费工作。征费期间,一些群众不甚理解,陈康就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上门做宣传解释工作,得到群众的广泛理解和支持。去年该乡在全县率先完成了新农合征费任务。
在村里,他主要协助村支书、主任做好日常事务,宣传上级文件精神、政策法规以及森林防火知识和种养殖技术,引导村民发展木耳种植、肉兔养殖。目前,中村村组建了肉兔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10户农民投资25万元养殖肉兔700多只,每户年纯收入达5000多元。
“小伙子非常勤快、谦虚好学、朴实能干,深受乡村干部和畲汉群众的喜爱。”当地干部这样评价陈康。
作为一名大学生,陈康告别了繁华的都市生活,扎根偏远的少数民族乡,生活十分艰苦。在他简陋的小房间,没有电视机、没有宽带,只有一张木板床、一张桌、一条板凳、一辆凤凰牌自行车。白天,他就骑着自行车往返于乡政府、8里路外的中村村里和驻地之间。晚上,陪伴他的就是桌上厚厚的一摞书籍。
问他为何要放弃在城里待遇不错的工作而选择来村里工作,他说:“在企业工作虽然待遇不错,感觉不稳定,现在虽然收入不高,但心里更踏实。”谈到为什么会选择来这么偏远的山区,他的回答更加朴实:“听说这么多年没有一名大学生愿意来篁碧工作,就决定来这里,总得有人开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