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她离开了繁华的城市,来到偏远的山村,用自己的热情和汗水践行了一名大学生村官的承诺。她就是梁雪丹,2008年毕业于河北金融学院,2009年11月被选聘到宣化县王家湾乡栗家湾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任职以来,她先后被授予全县“十佳大学生村官”、“优秀共产党员”、“农业农村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2年初农“两委”换届,梁雪丹以高票当选栗家湾村“两委”委员,并担任谢家湾联合党支部书记。在全县基层组织建设评比中,谢家湾联合支部被县委评为“五星级党组织”。
崴断鞋跟,成就“百事通”
栗家湾村位于宣化县南部山区,是全县最偏僻的山村之一。第一天到村里上班,梁雪丹就尝到了苦头。刚进村,梁雪丹就拉着村主任栗占兵带她走家串户熟悉情况,村里道路崎岖难走,她一不小心把脚崴了,鞋跟儿也崴断了,可她没有叫苦、喊疼,第二天换了双胶鞋继续走访。村民们看她一瘸一拐的样子,劝她歇几天,可她咬着牙继续走访。不到十天,梁雪丹走遍了全村97户人家,详细记下了每家每户的成员构成、经济收入、生活状况以及联系方法等,绘成了一张“村情民意图”。哪家东哪家西、哪家贫哪家富、哪家老人生了什么病、哪家孩子上什么学,她都能脱口而出,被称为村里的“百事通”。“别小看这个城里的女孩子,干起工作来有一股子劲头呢。”在村民们一声声“小梁”的称呼中,她感受到了亲切和温暖。
嘴角起泡,搞定饮水难题
有一次,梁雪丹看到村民挑着浑浊的山泉水回家饮用,她受到强烈的震撼,“一定要想办法让大家喝上干净水。”梁雪丹在心里对自己说。过境栗家湾村的大秦铁路铁道站上有一眼机井,已经多年不用了,据村民们说如果改造一下还能出水。于是,梁雪丹和村干部商量,能不能想办法把这口井修好,把水引到村里。由于村里没有集体收入,她自告奋勇地向有关部门争取维修资金。可是,连续跑了一个多月也没有筹集到钱。原本身体素质就不太好,加上每天早出晚归,来回奔走,她显得更加憔悴。“天气渐渐冷了,等上冻了,村民们还得到河边凿冰取水”,想到这些,梁雪丹更加心急,嘴角也起了泡。在村“两委”班子会议上,梁雪丹提出要拿出自己的积蓄为工程垫款。她的热情感动了村干部,大伙你一千我两千筹集到了8万块钱。村里的饮水工程很快启动,梁雪丹每天和工人一起出工、收工。没几天,她的脸被晒得黑红,双手磨出了茧。终于,盖起了新井房,安上了新水泵,铺好了1100多米管道,把清澈洁净的井水引到了村子里。工程竣工那天,望着喷涌而出的清泉,看着拍手叫好的全村老少,梁雪丹觉得几个月的努力和辛苦都值了。
核桃种植,搭建致富之路
栗家湾村民以种植玉米为主,农业收入很低,如何让村民们增收致富,是梁雪丹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村里有种植核桃的传统,核桃树普遍长势较好,果实饱满,可是2011年春天在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严寒之后,核桃树全部被冻死了。如今,核桃市场价格持续走高,为什么不继续发展核桃种植呢?
2012年,借助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机会,梁雪丹积极向驻村工作组反映情况,并表达了发展核桃种植的想法。在工作组和县林业局的大力帮助下,1500棵纸皮核桃树苗免费发放到了村民手里,村里建起了纸皮核桃示范基地。她还打算成立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让合作社和示范基地能够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发展核桃种植,进一步提高核桃种植收益。“若干年后,在桑干河大峡谷将形成万亩优质林果基地,到时候,这里将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有影响力的休闲观光农业基地。”梁雪丹踌躇满志。
义务导游,发掘文化资源
王家湾乡历史文化悠久,又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境内山水宜人、环境优美。近年来,全乡大力发掘宣传红色文化,以休闲、养生、度假为依托,全力打造桑干河大峡谷生态旅游观光项目,而栗家湾村地处项目核心区。为扩大当地旅游的知名度,增加村民的旅游收益,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梁雪丹自告奋勇当起了导游,义务为游客当向导、进行解说。到了旅游旺季,每天要接待两三拨游客,梁雪丹乐此不疲地带着游客穿行于大山峡谷间,绘声绘色地把古老的像光洞、美丽的西云涧瀑布、惊险的九连洞介绍给游客。一天下来,嗓子哑了,脚也肿了,整个人累得就像散了架。
有一天,她冒出一个念头,能不能把与王家湾有关的民间传说、革命历史和人文趣事都收集起来,整理成一套完整的图书呢?说干就干,为了收集整理资料,她连续几个月放弃节假日休息,常常是白天四处搜集资料,晚上进行整理筛选,每天晚上12点前基本没合过眼。她还多次跑到县档史局、图书馆和当地文化名人家里查阅材料、寻求帮助,把找到的资料全部扫描成电子版,多方佐证,查漏补缺。截止2011年底,梁雪丹收集到涉及王家湾乡传说风土人情等各方面的文字资料15万多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