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身边星光> 正文
曾正皓:把“金饭碗”换成了“泥饭碗”
2011-05-20 12:00:00

曾正皓(中)看望老党员一家人。


  他,放弃公务员的“金饭碗”,回到贫困的家乡做村官;

  他,在短短3个月后,被高票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成为湖北省首个“一肩挑”的大学生村官;

  他,在大学生村官中成立网络团委,被选为湖北省大学生村官网络团委书记,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书记”。

  他,就是2011年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孝昌县卫店镇邹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曾正皓。

  荣誉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从“金饭碗”到“泥饭碗”

  父亲:儿子,农村需要你!

  2008年6月,湖北警官学院毕业的曾正皓以优异的成绩,被湖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录取。消息传到老家,全村轰动了。对这个闭塞贫困的小村子来说,曾正皓考上公务员,等于是捧上了“金饭碗”。此时的曾正皓,也开始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

  然而,没过几天,一个电话扰乱了曾正皓原本平静的心。原来,湖北省首批大学生村官选聘结果出来了,他榜上有名。

  要“金饭碗”还是捧“泥饭碗”?躺在宿舍的床上,曾正皓怎么也睡不着。他内心十分挣扎。

  4年的大学生活,他已爱上了繁华的大都市。然而,记忆里的那一幕却又在脑海中挥之不去。6岁那年,父亲为了锻炼曾正皓,带他去田里插秧。黑瘦的父亲挑着一担秧,颤巍巍地走在田埂上。皓子天真地问父亲:“爸爸,为什么不用车拖啊?”“哎!”父亲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儿子,你要好好读书,将来用你学到的知识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

  摇摆不定的曾正皓,拨通了父亲的电话。

  半晌沉默之后,电话那头传来父亲曾书华疲惫沙哑的声音:“我当了35年小学老师,从我手上带出了不少大学生。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农村的变化却很小。儿子,农村需要你。”

  父亲的一番话,像一块重量级砝码,加在了“泥饭碗”这一端。

  2008年8月,曾正皓成为湖北省首批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员,被安排到离家乡沿港村3公里的孝昌县卫店镇邹湖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从“无为”到“有为”

  曾正皓:得干出个样子!

  “他来的时候,我一看是个小孩,村里这个烂摊子估计他难搞好”,曾经,镇里领导、村里的领导和村民们都这样怀疑他。

  为了让大家接受他、信任他,曾正皓开始扑下身子,挨家挨户走访。

  酷热的8月里,曾正皓跑遍了全村255户村民家,与1253位村民熟悉起来。他黑了、瘦了,但记的民情日志却一天天厚了。

  走访中,他发现78岁的陈太婆生活孤苦,房子塌了没钱修,一日三餐无以为继。(下转3版)

  (上接1版)

  曾正皓自掏腰包拿出200元钱救助,还给她办了低保。村里还有4家特困户度日艰难,曾正皓也多次解囊相助。其实,他一个月工资只有1250元,每月还要还500元助学贷款,经济上捉襟见肘。“我吃过没钱的苦,对困难的乡亲,能帮一点是一点。”曾正皓的言语和他的人一样朴实无华。

  3个月后,邹湖村召开村“两委”换届选举。曾正皓以绝对优势当选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成了1000多位村民的“当家人”。这一年,他才23岁。

  当家才知油盐贵。走马上任的曾正皓发现,村里的水坝破烂不堪,根本无法蓄水;村民从京广铁轨上横穿,险象环生,修建涵洞迫在眉睫……

  “哪有钱!村里还欠着几千块钱的外债!”老支书无奈地回答。

  曾正皓压力巨大:“不管怎样,大家信任我,就得干出个样子!”

  村里田间道路维修遇到资金困难,曾正皓主动捐出一个月工资,在他的带动下,全村自愿为修路捐款19080元,很快修通了一条从村头通往公路上的水泥路。

  村里的道路硬化工程开工,曾正皓不分日夜监督工程质量。一天夜里,寒风刺骨,曾正皓还在为修路的事忙活,78岁的老党员邹如保硬拉着他去家里吃饭:“孩子,真难为你了,工作再忙也不能饿肚子啊。”

  从“娃娃书记”到“曾书记”

  村民:这个小伙不简单!

  火车在头顶呼啸,邹湖村的地下涵洞里,村民安全出行;硬化的乡村公路上,村民开着拖拉机,拉着新鲜的农副产品快乐进城……

  3年来,邹湖村的面貌大变样,村民的荷包也变鼓了。“现在,村里的路好了,小轿车可以开到每家每户门口,村里的枣子、茶叶和粮食,村民直接拖出去卖,家家户户都吃上了自来水”,一名老党员直夸曾正皓能干,给农民带来了很多实惠。以前,村民碰到他就喊“娃娃书记”,现在不管男女老少,都服气地管他叫“曾书记”。

  曾正皓不仅是邹湖村的书记,在网上,他还是3000多位共青团员不见面的“第一书记”。2009年5月,通过QQ在线会议的方式,湖北省大学生村官第一次网络团代会成功召开,曾正皓当选为首任湖北大学生村官网络团委书记。在大学生村官中成立网络团委,在全国尚属首创,曾正皓因此有了“第一书记”的称号。

  2009年7月底,曾正皓作为全国10名大学生村官代表之一,参加了团中央组织的出访日本的交流活动。“他们种田的人很少,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经验,下一步,我准备继续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力度……”无论走多远,曾正皓的心,始终牵挂着村里那片绿色的田野。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黎家智 李薇邓辉刘娅兰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