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身边星光> 正文
王欢:村民喊她“王欠欠”
2011-05-27 12:00:00

  2009年,王欢被选聘到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唐村乡路家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到村一年多来,她默默无闻地处理着村里大小事务,诚恳服务群众,为群众所办的大小事务记了整整5个工作日志本,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大家亲昵地给她起了个外号,叫“王欠欠”。

  “欠欠”?这并不是把王欢的本名拆开念那么简单。王欢笑着解释道:她是四里八乡出了名的“吝啬鬼”,村里干啥事,她都要算账,生怕多花一毛钱。去年秋天,村里计划将沿街的墙壁美化美化,弄个新农村建设专题一条街,找城里一家广告公司来洽谈,对方开口就要1万多元。王欢硬是“搅黄”了这笔生意,自己联系学广告设计的同学,亲自动手设计、装裱,一下子给村里节约了大笔开支。

  去年刚入冬,村内各主要街道绿化树木不同程度出现枯死或人为损坏,影响了村里的环境。王欢利用每天下班时间,到全县各个苗圃挑苗、比价格、砍价格。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在城东一家苗圃,以最低批发价购得小叶女贞球60棵、红叶李20棵,又为村里节约资金800元。

  “村里工作,光靠节俭是行不通的。为了让新农村建设更上一层楼,我建议并协同村‘两委’班子向上级部门争取到了环保专项资金5万元,用于全村五个村民小组垃圾台的修建和美化。”王欢说。如今,村里平坦的道路,气派的房屋,亮丽的文化墙,整洁的村容,赢得了群众一致好评。用她自己的话就是:“作为一个大学生村官,不怕吃苦、不怕困难是本分,扎根农村、服务群众是责任。”

  “大家叫我‘王欠欠’,还有一层意思。我当村官的欠了,群众那头就多了。”王欢笑着说,任村官一年多来,她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干了许多小事、杂事、“吃亏的事”。2009年11月连续几场大雪,让村里120座温室大棚受损严重。为帮助菜农尽快恢复生产,王欢连续一周和菜农同吃、同劳动,清理积雪、修整棚舍。那几天,平均气温在零下三四度,她的手脚被冻伤了,菜农们劝她回家休息,可她却笑着摇头,坚持到大棚修整工程结束才离开。

  路家村五组的小亮上初二,姐姐上高二,妈妈生病多年,全家就靠爸爸当瓦工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在全村群众帮忙下,才盖起了新房子。可因为缺钱,房子连门窗都没有,好心的邻居送来几扇旧门窗,安在患病的妈妈房里。王欢了解情况后,当起了小亮的“编外家长”,常上门问寒问暖,为小亮添置学习用品,帮他检查作业,积极联系妇联、民政局,想方设法帮他家安齐门窗、添置家具。生活好了,内向的小亮变得越来越自信,学习成绩也提升得很快。

  如今,村民之间有矛盾都找“王欠欠”,想致富也咨询“王欠欠”,哪家小孩有题目不会做,也来问“王欠欠”。最近,王欢张罗着给村里建图书室,她指着一个厚厚的记录本说,这就是我的工作。翻开本子,在《村里群众需要什么书》一篇日记中,王欢写了这样一段话,“农业科技能让村民致富,童话书籍是给留守儿童准备的……”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雷浩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