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李海(中)与村民在一起。
4月底,在湖南省涟源市安平镇水平村第八届村民委员会选举中,27岁大学生村官、水平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李海,以95%的得票率,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
一个走出大学校门4年的年轻人,何以如此受到群众信赖?
辞去北京工作,户口迁到水平村
2006年7月,李海从北师大中文系毕业后,通过竞聘,在北京一家送变电公司找到了一份做文员的工作,工作轻松,收入也不菲,这让一些同学颇为羡慕。
然而,夜深人静时,另一幅图画总是涌上他的脑海。大四期间,他曾跟随涟源市委宣传部扶贫工作队在省级贫困村——水平村开展过2个月的社会实习。那是一个水、电、路都不通的闭塞山村,由于穷,这个仅500多人的村子,老光棍竟有10多个。
怎样才能改变这里贫穷落后的面貌?我又能为乡亲们做点什么呢?
半年多的苦苦思索后,他下定了决心:“我要到村里去!用所学的知识去帮助乡亲们改变命运!”
2007年3月,李海辞去北京的工作,背着行囊来到水平村,当上了一名没有下派单位、不拿工资补贴的“编外村官”。不久,他干脆把户口迁到了村里。
起初,李海担任村主任助理。2009年12月,组织上正式任命他为水平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拿出1万元积蓄,倡议先建文化楼
如今走进水平村,很难把它与贫困村联系在一起。
沿着平整的水泥路来到村口,迎面是高大的牌楼。进入村里,公路两边,40多栋三层农家小洋楼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村道两旁,新植的白玉兰、紫薇、丹桂、红叶石楠迎风摆舞。村子中央,敞亮的休闲文化广场上,100米长的水平村户主嵌名楹联碑廊成了独特的景观……
“水平村就像谜一样,一天一个样。”村民刘红初这样形容水平村的变化。
水平村的发展,是从3年前那次村“两委”务虚会上开始的。
当时,通村公路刚刚建成,扶贫工作队撤走了。水平村下一步怎么走?时任村主任助理的李海大胆亮出了文化兴村、科技旺村、产业富村的思路。他提出,全村要办的第一件大事是翻修改造废弃多年的村小学,建成水平村文化楼。
他的提议立即遭到反对:咱们村当务之急是要寻找脱贫致富的产业,搞这个虚家伙干什么呢?再说,钱从哪里来?
李海慷慨陈词:我们是要找致富的路子,但没有文化、没有科技,致富产业是建不起来的。有文化和科技作支撑,我们的致富才能长久!没有钱,我把一万元积蓄捐出来,余下的大家再想办法!
与会的干部们被说服了,更被感动了。大家纷纷捐款,紧接着挨家挨户发动群众。
9个月后,水平村文化楼建起来了。楼里办起了少儿之家,成立了青年创业中心、建起了农民科技培训学校,还有电教室、广播站和涟源市规模最大的农家书屋。
引种金银花,为村里带来“真金白银”
“新建的水平文化楼,把大伙的心思激活了,把村班子和全村党员、青年团员的心拢到了一起。村里的发展从此有了基础,有了信心!”老支书刘春堂说。
通过网上查资料和多次外出考察,李海确定把金银花产业引进来,作为村里的第一大富民产业。
刚开始村民不敢干,李海便动员村干部带头,后来又争取到了涟源市金银花产业龙头企业德仁公司全力支持,还把该省金银花专家、省林科院高级研究员王晓明博士请到村里,现场授课。
2009年春,李海联合其他5位村干部,注册成立了水平种植业合作社,他被推举为理事长。群众也渐渐地跟着干起来了。现在,全村金银花种植已发展到429亩,预计今年可达1000亩。去年是初花期,全村农民人均增收100元。预计今年全村人均金银花收入可过千元。
一花引来百花开。今年,水平村又正式启动了另外两个更具诱人前景的项目。一是以德仁公司的技术作支撑,在金银花基地里引进套种1000亩红豆杉,目前已成功移栽200亩;二是与湖南回春堂制药公司合作,建立800亩药材基地,目前已签订协议,正在炼山整地。
一群年轻创业者,冲着他来了
刘元初原来在涟源市运输公司上班,月薪达5000元。去年冬,他辞职回到水平村,担任了村团支部副书记兼水平村种植业合作社副理事长,并承包了村里的休闲文化垂钓基地。
刘元初说:想想李海,我不回家乡做点贡献,心里不安!
水平村有好几位像刘元初这样的年轻人回到了村里,他们的理由是两个:一是为村里的发展前景所吸引,二是为李海的精神所感动!
正是凭着锲而不舍的劲头,李海先后为村里争取了200多万元的资金和物资,同时为村里引进了技术和人才:涟源、娄底两市农林、水利、科技等部门的领导来了;著名作家谭谈来了,欣然担任了村里的文化顾问;金银花专家王晓明博士和另外9位科技专家来了,以顾问的身份,助推水平村科技兴村。
4年,李海把青春的汗水全部洒在了远离闹市的偏远山村,2009年,李海被评为湖南省四个大学生创业典型之一,今年他又被评为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