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蔡庆辉向王丽“传经送宝”
王丽,1986年9月生,2009年6月毕业于扬州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现任江苏省海门市三阳镇友爱村党支部副书记。
蔡庆辉,1964年9月出生,高中毕业。现任江苏省海门市三阳镇友爱村党支部书记。2010年获得海门市劳动模范称号,2011年被评为海门市优秀共产党员。
从2010年1月开始,江苏海门市三阳镇组织该镇的省、市级劳动模范与大学生村官“结对传带,携手共进”。友爱村党支部书记蔡庆辉作为海门市劳动模范,顺理成章地成为该村大学生村官王丽的“师傅”。
日前,本报记者与王丽通过QQ在线交流,她讲述了与村支书蔡庆辉的师徒情谊。
我哭着进村工作,“师傅”教我要坚强
记者:王丽,你好!你的“师傅”蔡庆辉是你们村的党支部书记、市劳模,能说说你对她的印象吧?
王丽:大家都说书记是个标准的女强人,她在百姓中有很高威信。她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很直爽,既有男人的豪气干练,又有女人的细腻敏锐。记得到村工作第一天,我是哭着来的。因为和同届的大学生村官比,我分配的村比较偏僻,离家太远。而我除了上大学,从来没出过远门,到这里人生地不熟,有一种陌生感、惧怕感。面对我的脆弱,书记并没有责备我,而是开导我说:“我有一个女儿和你一样大,在南京读研究生,有时候也会在电话里向我哭诉,所以很能理解你的心情。但女孩子哭是没用的,要学着坚强。”
记者:“师傅”最初教给你什么?
王丽:刚开始,我一个人自告奋勇地跑到村民家里做自我介绍,那个大妈见我一个小丫头挺能说的,以为是推销保险的。书记知道后很高兴,说有点像她当年,从那以后她就经常带着我。起初,可能由于学师范专业的缘故,我和老百姓说话有着很浓的说教气,大伙对我也常常敬而远之。书记发现后,就教给我和老百姓说话的技巧,她说:“少说农民听不懂的那些套话,多说农民听得懂的方言。”于是,我就从拉家常开始,不断和老百姓沟通,语言上有不到位的,她就给我指出来。衣着方面,我一开始也没找到感觉,穿着比较少女化、城市化,书记提醒我,在农村工作穿衣打扮也很重要,要贴合老百姓的眼光,入乡随俗。
我教“师傅”用电脑,她说我是她女儿
记者:看来,“师傅”对你确实很关心,像家长对孩子一般无微不至。
王丽:是的,她经常说我就是她的小女儿。她让我平常多看书读报,不要一工作就忘了读书。记得第六次人口普查入户调查时,她怕我对村民不熟,就带着我调查,看我慢慢熟悉后就放手让我做了。村“两委”换届选举时,她极力推荐我,让村民和党员了解我的工作和成效,最终我成功当选村党支部副书记。就在前几天,我扁桃腺发炎,挂了两天水后去上班,书记看我没痊愈,硬是亲自把我送回家,说身体好了才能工作。因为和她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我感觉有时候她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比我妈妈还要到位。
记者:有这样一位领导和长辈帮扶你,你的进步应该很快吧。
王丽:是的,书记教我学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本领。两年来,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很好学,一直想学电脑打字,于是我就教她,前阵子我给她下载了一个五笔输入法,她拿回家猛背“字根”,很快就学会了。书记是个女强人,跟着她,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很快完成了从大学生到“村官”的角色转换,看问题、做事情比原来成熟了好多。
这方面有不少细节。以前我最怕夏天了,因为女孩子嘛,怕晒黑,现在我慢慢习惯了;以前我很爱睡懒觉,但现在从家里到村里上班,有一个小时的车程,每天必须早起,就算是双休日我也不睡懒觉了。在书记的带领下,我不仅能吃苦,而且还具备了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可以单独召集会议、举办活动,为村务工作出谋划策了。
创业赔了1万多,“师傅”带我走出困境
记者:你们村产业特点是什么?你如何想到创业搞蘑菇种植的?
王丽:我们村里村办企业比较集中,近两年开始搞特色农业,有露天蔬菜、百亩藕塘,还有蘑菇基地等。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一直都在寻找创业机会,但一开始很茫然,不知选什么项目。我们村是传统的蚕桑村,近两年效益不太好,村民们一般都不做了,有好多闲置蚕房,书记抓住这个机会,带着我和其他几位村民去外地考察,回来后就决定搞个蘑菇种植基地。
记者:种植过程中,“师傅”给了你哪些帮助?
王丽:刚开始我胆子比较小,懂得又不多。一方面,我广泛收集蘑菇种植的资料,经常去示范基地学习别人的栽培技术。另一方面,书记帮我腾出闲置蚕房,整修房屋、接通电源,给我推荐了几位合伙能人,资金上也给我很大帮助。
起初由于缺乏经验,我按照书本上介绍的泥土肥料比例配置菌料,结果3000株菌种下去全部枯了,损失了10000多元,我很难受。书记请来了技术员进行指导,后期的蘑菇种得很成功。
记者:你们种植的蘑菇有什么特别之处?市场销售情况如何?
王丽:和一般蘑菇相比,我们种植的蘑菇比较干,货真价实,由一家食品公司以每斤5—7元的价格包收。销售范围除了周边地区外,还销到外省市。如今,我们友爱村已形成万亩蘑菇种植基地,产业规模日趋壮大,种植户年收益达20多万元,成为村里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