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身边星光> 正文
王效龙:创业路上“擦”出爱情火花
2011-06-17 12:00:00

  他叫王效龙,帅气的脸庞,高高的个子,知道的人都说他天生具有一股子闯劲;她叫郑晴雯,小巧玲珑,开朗热情,熟悉的人都说她敢爱敢恨。他们都是安徽省第一批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员,因为共同的志向走到了一起,成为大学生村官队伍中的一对知心情侣。

  调整心态,他让荒山生出钞票

  王效龙出生在安徽省蒙城县小涧镇的一个农村家庭,靠着国家助学贷款读完了大学。2008年7月从安徽农业大学水产养殖系毕业后,有好几家大型养殖企业愿意聘用王效龙,但王效龙却早早在心里播下了创业的火种。时值安徽省招考第一批大学生村官,王效龙毅然报考,他选择“村官”,冲的不是“官”而是土地,他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将农村的土地变得比金子还要金贵。

  王效龙被分配到安徽省石台县龙山村,这里地处皖南山区,群山环抱,信息闭塞。虽然出生在农村,对农村有所了解,但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农村工作经验匮乏,和同事相处、人际交往、工作应酬都让这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深感疲惫。池州市和石台县委组织部领导知道王效龙的情况后,多次看望王效龙,与他谈心,渐渐地,王效龙调整了心态,坚定了扎根农村的信心。

  通过几个月的走访调查,王效龙发现当地环境优美,场地宽裕,很适合发展现代农村养殖业。村里以前也有小规模养殖的传统,很多村民由于害怕失败而不敢扩大养殖规模。王效龙在校学的就是养殖,毕业前也在一些大型养殖场实习过,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特长,想到这些,他便萌发了“自己先创业积累经验,再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想法,打算自己投资领头创办皖南土鸡养殖场。

  得知王效龙的创业想法后,安徽省委组织部给予了大力支持。池州市选聘办、团市委及石台县委组织部领导实地考察指导,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与谋划,2009年4月,王效龙的龙山皖南土鸡养殖场就兴办起来了。养殖场占地面积30亩,建起了两座养殖棚,配备了工人宿舍、办公室等。

  王效龙用借来的钱买了4000只良种土鸡,荒山瞬间有了生气。他在鸡舍旁筑起蜗居,白天与鸡为伴,晚上与鸡为邻。他将所学专业知识用在了养鸡上,听鸡声,察鸡形,用心记录每一只鸡的生长过程。养的鸡不仅成活率高,而且肉质好、蛋品佳,生态环保。他知道酒香也怕巷子深,一边养鸡一边摸索营销,亲自走上街头推销他的肉鸡和蛋品。

  苦心人天不负,一年下来,王效龙养殖的土鸡十分成功,30亩荒山一年就生出了3万元钞票,周边的农民啧啧称赞,对他刮目相看,不少人开始跃跃欲试。

  组织为媒,他们彼此敞开心扉

  2009年5月19日,安徽省委组织部在凤阳县召开优秀大学生村官座谈会,王效龙作为优秀大学生村官代表参会,在这里,他认识了同样优秀的女“村官”郑晴雯。

  郑晴雯生于安徽省桐城市,毕业于安徽科技学院中文专业,家境优越,时任桐城市青草镇永庆村村主任助理。

  听了王效龙的创业经历,郑晴雯十分钦佩他的吃苦精神,而郑晴雯的开朗与热情也给王效龙留下了极深的印象。通过交流,王效龙和郑晴雯发现,他们对于创业有许多共同看法和见解。QQ上,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己。工作中遇到苦闷,郑晴雯第一个想到找王效龙倾诉。土鸡下蛋了,王效龙同样是第一时间向郑晴雯报喜。

  郑晴雯把王效龙的情况和父母一说,郑父郑母听说两人家庭大有悬殊,有所顾虑,但郑晴雯却拗了起来:“他能吃苦,一定能用双手养活自己,我相信他。”

  身居异地,两人很少能见面,只能依靠QQ在线交流。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石台县委组织部门提出让郑晴雯调到石台的想法,王效龙征询她的意见。“毕竟在桐城已经做了两年,要不要放弃这两年的工作,去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重新起步?”郑晴雯心里没底,事情就搁到了一边。

  石台县委组织部门却不肯就此放弃。2010年8月,他们特意邀请郑晴雯的父母前往石台考察。组织部门的诚意,终于打动了晴雯的父母。

  2010年8月20日,郑晴雯向组织上打了申请调动的报告,一周后,报告就批复下来,将郑晴雯调到石台县。

  去接晴雯的那天,她母亲没有下楼,王效龙知道她是怕面对离别的场景。晴雯的父亲把行李放上车后掉头就走,转身间,王效龙看见了他满脸的泪水,他暗暗在心底发誓:一定会和晴雯相伴到老。

  知心相伴,他们携手扎根农村

  石台县委组织部原本打算让郑晴雯也调到王效龙的村子里,却被王效龙拒绝了。于是,郑晴雯被安排到王效龙邻村任职,两村相近,骑车10几分钟便可到达。

  两人的家就安置在养鸡场里,由一排破旧的废弃羊舍改造而成,孤零零立在深山中,最近一户邻居也在一里路以外。没有娱乐,没有电脑,上网只能赶到镇里的网吧。

  每天下班,郑晴雯便赶到养鸡场给王效龙洗衣、做饭。“以前离家近,每天都回家吃饭,自己从未做过饭,但到了这边,什么都要重头开始。”郑晴雯说,她总是一边做饭,一边打电话,让妈妈进行电话指导。妈妈心疼地劝她在外面吃,她说:“不能总在外面吃,创业才起步,能省一点就省一点。”

  事业路上,郑晴雯更成了王效龙的一个得力助手。去年年底,王效龙作为安徽省优秀大学生村官代表在多所高校巡回报告,养鸡场的所有事情便丢给了晴雯。

  “人家打电话来要鸡蛋,我就要忙着送鸡蛋,大冬天里,骑着车跑,不认识人,更不认识路,送一趟货总要兜上半天圈子。晚上回养鸡场,还要一个人装鸡蛋,人都累崩溃了。”忆及刚来时的情景,郑晴雯俏皮地做出一副“恐怖”的表情。

  偶尔,晴雯也会发发脾气,累的时候更觉想家。王效龙便千方百计地哄她,从不发火,只是温柔地让着晴雯。

  如今,眼看着三年任职即将期满,大家都忙着考研考公务员,王效龙却仍然一心扎在养鸡场里,他还想在村里再留三年。

  这个想法得到了郑晴雯的支持,她自己报考了公务员,考的还是石台县的职位,她说:“如果考上了,我也选择继续留在这个乡镇,留在王效龙身边,这样可以就近帮助他,支持他。”

  双方父母希望两人能把婚礼筹办下来,但郑晴雯却劝解他们:“他创业才起步,不能给他太大压力。”对此王效龙深受感动。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张玉芳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