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啥一亩地能收入万把块?又不是种金子!”一年前,村民们还这样戏言。可是一年后,村民们不再观望,纷纷加入到大学生村官马永红创办的有机菜园。
马永红,2009年9月被选聘到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炮里乡南桑村任村主任助理,他用自己的实践点燃了村民们科技致富的梦想。
主动申请到偏远落后的村子
在南桑村一片有机菜园中,记者见到了正在给西红柿架秧的马永红。“当初,我给组织部领导写了一封信,主动申请到偏远落后的村子。”在他看来,越是落后的村庄,越有发挥潜能的空间。
南桑村是长安区白鹿原上最偏远的一个村。第一次到南桑,马永红坐公交足足花了1个多小时。南桑村有1400余口人,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村干部和村民们都抱着老观念,对外来人不是很信任,干起工作来,阻力重重。”马永红说。
马永红及时调整了工作策略,酝酿如何带领村民发展经济。一个想法渐渐成熟——办有机菜园,村民可以得到高收入,西安市民可以吃到有机蔬菜,一举双赢。
可当他把想法跟村书记、主任汇报时,却没得到支持。“会有人这么远来村上种菜、买菜吗?”马永红深知口头描绘有机农业的效益,村民们难以信服。于是,他决定自己先干,“风险我一个人来担!”
5亩菜园引来50个城里会员
经过一番协调,马永红租下了村里5亩地,打造一个现实版的“QQ农场”。他打出的口号是“走,白鹿原上‘偷’菜去!”
就这样,他艰难地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为了方便就近照顾菜园,他干脆把宿舍从亮堂堂的村部,搬进了一间废弃的土屋。一到下雨天,屋顶就漏雨。冬天,刺骨的寒风从没有玻璃的窗户涌入,老鼠撕咬东西的声音清晰入耳。
南桑村的青壮劳力大部分进城务工了,留在村里的村民也不信任他,又没钱雇人,马永红就从老家洛南请来77岁高龄的外公,还说服了小舅、舅妈,来西安帮他一起打理菜园。
马永红的外公会磨刀,村民们就把家里的剪子、斧头、切面刀拿来外公帮助磨,外公来者不拒,免费服务。有了外公一家的加盟,马永红和村民们的关系融洽了很多,他和外公在地里干活的时候,问这问那的村民渐渐多了起来。
种植有机蔬菜,产量低,成本高,实施起来很难。因为不能洒农药,蔬菜生病、长虫往往束手无策,最严重的一次,西红柿全部绝收。“第一年,我赔了一万元。”马永红说。
但是,他没有被挫折所吓倒,反而越挫越勇。青菜地里有虫,他就蹲在地里,用手抓虫,并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指导下,自制辣椒水、大蒜水杀虫。让马永红感动的是,外公常对他说,“为村民搞致富试验,咱要尽力搞成功!”
马永红设想的是,会员周末从城里来,过足田园生活的瘾。平时交由村民打理。他把地隔成50个小块,每块以一年1500元的价格,打广告招揽有机菜园会员。“我组织了9个志愿者,骑着自行车跑了差不多四分之一个西安城,宣传有机菜种植!”
这能成吗?村民们听了直摇头。2010年5月28日,马永红的有机菜园开园了。“开张那天,来了五六十个城里人,忙着拍照留念,有的现场就要和小马签入会协议,村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村民王慎言说,“开门红”让持观望态度的村民们改变了看法,“小马是能干事的,不是瞎折腾!”
两个多月后,50块菜地都陆续找到了“主人”。
城乡互助实验倡导全新生活理念
为了让会员及时得知菜园的情况,马永红给他们送菜时,会附送一份打印成册的《信息简报》。有会员建议在菜的品种上进行调整,《简报》很快给予回应。后来,马永红在《简报》中还增加了一些新栏目,向会员介绍有机蔬菜常识、最新涉农信息、健康知识等。
会员没时间来收菜,马永红就开拓业务,免费送菜上门。由于会员们住处分散,送菜要一家一家地走,他通常是从西安南郊开始,而后依次是西郊、主城区、北郊,送到最后一家时,已是下午两点左右。考虑到后送的会员蔬菜新鲜度稍微差点,他就每家多送一筐补偿。
一个耕作季过去了,马永红向会员公布了一份账目明细表:“5个月时间,平均为每位会员配送300斤有机蔬菜。划下来,一斤5元钱,比超市的有机蔬菜价格最少便宜一半,而且配送上门,确保新鲜。”
就这样,马永红和他的有机菜逐渐得到了第一批市民消费者的信任。“原本并不相识,因为菜园,大家成了朋友。送菜上门时,都请我们进门喝水、聊天,很热情,很开心!”马永红认为,他们送的不仅仅是菜,更重要的是附加在有机菜背后的新生活方式。
看着一车车的蔬菜被送到市区,村民们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马永红给南桑村的村民公布了有机菜园的投入和产出:扩大规模后,可实现每亩15000-23000元的收入,彻底点燃了大家参与创业的热情。
有机菜园正式步入推广阶段后,马永红又有了新的想法:“通过发展有机菜园带动农户致富,只是村官的一项工作。”他把自己在南桑村的创业,定位为“市民得到安全食品,农产品卖个好价钱,生态环境得到修复的城乡互助实验。”
在他的牵头下,以村民为主体,成立了“白鹿人家”生产合作社,组织购菜园的市民会员成立了消费者合作社。马永红还召开了首届西安城乡互助论坛会,由省“三农”法律事务委员会作为第三方机构,提供无偿法律援助、监督管理,在菜农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良性互动模式。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农村工作处处长董顺利认为,这种城乡互助的模式,借助有机农业形式,重建市场公平诚信,倡导新的生活理念,实现了三方共赢。
目前,南桑村的有机菜园逐渐进入了良性循环阶段。马永红说,放低姿态,融入基层、认准方向,既收获了一份事业,还带动了村民致富。“今年要把菜园面积扩大到30亩,认购菜地的客户扩大到120户。”这样3年任期结束时,无论做何种选择,都能自信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