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身边星光> 正文
王东海:村民让我去他们家喝青稞酒
2011-09-09 12:00:00

  牧民们争相为王东海(右一)送上洁白的哈达。他们说:“我们打心底里喜欢这个为大家带来幸福生活的小伙子。”

  “全票通过!”8月3日上午,汉族小伙子王东海当选西藏仁布县帕当乡切村副书记。一头短发、黑色衬衫、天蓝色西裤、棕色运动鞋,这身打扮使这位“85后”小伙子在牧民们中非常显眼,“能够全票当选我事先没想到,这也说明牧民们真正认可了我!”

  在选举现场,有牧民由衷地翘起了大拇指,“这个小伙子不容易,年纪轻轻,独自一人来西藏。”老家在江苏徐州的王东海,2009年7月从中南民族学院民族学专业毕业后,通过西藏自治区选拔,到切村任村书记助理。

  另一位牧民很快接过了话头,“况且,到我们这儿,民族习惯不同,语言不通,交通不便,海拔又高……别说干事了,能呆着不跑就很不容易了。”

  走出象牙塔,踏进泥巴墙,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促使王东海必须尽快实现从一名大学生向一名基层村官的转变。他入乡随俗,逐渐认识到,“做村官,不能心急,也不能理想化。必须从小事做起”。

  在实践中,王东海还摸索:出了以“三勤”为核心内容的工作方法:勤说,无论说错与否,天天和牧民唠嗑练藏语;勤记,村里的大小事,用一个笔记本记下来,掌握每户牧民的基本情况;勤跑,在村中勤转悠,第一时间知道牧民在想什么。

  说起两年来王东海所做的好事,牧民们如数家珍。

  “去年,他集资20万元成立切村劳务输出合作社,整合了劳动力资源,增加了牧民收入。”

  “还是在去年,他向有关部门争取了10万元,疏浚村里的水塘。小伙子拿着铁锹与牧民一起劳动,每天早上8点爬3公里山路去工地,晚上9点才回住处,一干就是半个月,解决了全村牧民吃水难。”

  “逢年过节,他都从自己的工资里挤出一部分钱,用来慰问村里贫困户及孤寡老人,累计超过了5000元。”

  村民格桑群培还说了一件令他印象深刻的事:“去年夏天雨特别多,小王带头冒雨抢修防洪坝,消除了防洪坝塌方隐患……”

  “瞧,这是我们村的汽车库。”王东海指着一间新盖的泥房子介绍说,“我们村交通不便,去年上级部门送给村里一辆金杯面包车。这不,我又兼职干起了司机,义务接送群众!”

  王东海的付出,也获得了回报。每年冬天,牧民们专门给他送来晒好的牛粪,供他取暖;他借住的乡政府,食堂不提供早饭,每天一大早牧民们送来糌粑、土豆……

  当选村副书记,面对全体党员和群众,王东海即兴用藏语作出施政承诺:“在今后工作中,我会多听、多看、多问,结合我村实际,研究出适合村里发展的新路子,争取大家收入翻一番。”

  “东海,上我们家喝碗青稞酒去……”选举活动结束后,与会村民争相邀请,这让王东海心里热乎乎的。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袁瑞婷 杨俊森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