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身边星光> 正文
王渊:村官带起来的富裕村
2012-11-15 10:28:00

  散落的树叶、摇曳的野草、辽远的大地……深秋时节,漫步于榆阳区小壕兔乡耳林村的广袤大地,一切都显得苍凉而静谧。

  此时,在经历了一年的忙碌后,村子里的人们也带着丰收的喜悦,进入了一年中难得的农闲期。但村党支部副书记、大学生村官王渊却一刻也闲不下来。

  “明年要养殖乌鸡和黑毛猪,我得先把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才能放下心来。”王渊说。

  “村庄宁静,百姓清贫,观念落后,信息技术闭塞。”王渊说这是耳林村留给他的最初印象,也让他切实体会到了农村与城市两者之间的反差,但老乡眼光里求变的目光,促使他下决心要在这里干一番事业出来。

  在老支书的带领下,他逐一到村民家里、田间地头了解情况,还通过远程教育片,借鉴其他村官的“富村”计划。

  “一个年纪轻轻的清瘦书生说的话谁还能信了?”村里许多人对王渊的做法提出了质疑。

  对此,王渊决定用事实说话,用他的话说:“不唱高调,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他发现,村里的黄沙地比较适合一种新的高产玉米品种——榆单9号的生长,为了让村民接受种植这种玉米,他花钱租地亲自搞了2亩试验田,结果比其他玉米品种同比增产了250公斤。2010年,全村的人开始种植推广榆单9号玉米,人均增收1000元,他因此被亲切地称为“玉米村官”。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还必须扩大养殖规模,走依靠种草养畜为主的致富之路。

  耳林村二组的村民刘占堂就在王渊的劝说与引导之下念起了“养羊经”。11月4日,在刘占堂的养羊基地,记者看到,两排干净的圈舍有序分列着,300多只羊被分到肥羊圈、母羊圈等进行饲养,品种主要以榆林白绒山羊为主,也包括一小部分黑山羊。

  “架不住王渊的反复分析、劝说,我和他跑去内蒙古、辽宁的养羊基地实地考察,两趟下来,我心一横决心放手去干。”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刘占堂说。

  现如今,老刘的养羊规模已从当年的10多只增加到300多只,破木栅栏式的圈舍也被20多间标准化的砖混结构圈舍所取代,仅净利润就接近20万元,他自己也被评为“小壕兔乡养羊示范户”,还成立了自己的种养殖公司,日子红红火火。

  不仅如此,王渊还带领一部分村民创办了榆林市华渊种养殖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0万元。公司发展养殖户50多户,600只以上的养羊场有10多个,服务范围覆盖全村农户的80%,村民参股率达70%。“我们通过降低籽种、农药、化肥等的生产成本价格,帮助养殖户节省养殖成本。同时,邀请一些专家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提高他们的养殖水平。”王渊说。

  2011年,王渊在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高票当选为党支部副书记,还被评为“十佳大学生村官”“陕西省第二届大学生村官创业明星”。在自己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王渊信心满满地说,下一步,他将带领群众发展新型农业,建设特色产业,争取带领更多的人一起致富。

来源:榆林日报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