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右)为来宾介绍高庙村的发展蓝图。
他,曾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学生干部,历任徐州市学联副主席、徐师大学生会主席。他,不仅学业优秀,还拿过省运会中长跑比赛冠军。2009年秋天,他代表当年选聘的5010名大学生村官,在江苏省委、省政府举办的任职欢送大会上作表态发言。
从一名优秀大学生干部到普通大学生村官,再到经济薄弱村书记,张博的经历引人关注。10月下旬,记者走进江苏句容市白兔镇高庙村一探究竟。
为改水工程,他掏出工资当押金
深秋的早晨已经有些凉意,记者来到高庙村部。从村干部的介绍中,我们对张博有了初步的了解:2010年9月,他到高庙村任党总支书记,到村一年,村集体经济就从欠债几十万,发展到账面净收入超5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翻了一番。
在张博的办公室坐定后,他给记者递过来一瓶矿泉水,不好意思地说:“我们这儿的水太脏了,怕你喝不惯。”
“不是自来水吗?”见记者疑惑的表情,张博带着记者下到一楼卫生间。打开水龙头,用玻璃杯接了一杯水,展示给记者看。肉眼看上去,杯中水确实很浑。张博告诉记者,“村民每天都要将水在水缸里沉淀大半天才能使用。”
“那你呢,在村里也喝矿泉水吗?”记者追问了一句。“矿泉水是专门用来接待来宾的。我跟村民们一样。书记不喝村里的水,最基本的同甘共苦都做不到,在村里哪还有威信?”
原来,高庙村多年来用的是乡镇水厂的自来水,加上农村供水管道年久失修,品质相对较差。为此,他到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水的问题。
经过多方奔走,高庙村被纳入了全市第一批区域供水改造范围。可是,要改造自来水管网,就会影响到部分群众的利益。新管网要从村民赵行香家的门前过,要刨掉她家的晒谷场。于是,赵行香就阻挠施工,谁来劝都不同意,还指着张博的鼻子破口大骂。张博耐住性子,几次上门讲政策、讲好处,并承诺:“改造完工后,由村里出资为你原样恢复晒谷场。”还当场拿出刚刚领到的1000元当月工资,“这是保证金,你拿着。如果不兑现,钱你拿走,我还要当着全体村民的面给你赔礼道歉!”
就这样,张博说服了20多个“钉子户”,顺利完成了全村自来水主、支管网的改造。“确保今年年底前全村2083位村民都能喝上干净自来水。”初战告捷让一些村干部和群众开始对他刮目相看,“这小伙子,能力还真不赖!”
为融入群众,他土话能讲七八成
张博从小在徐州城里长大,刚到村里时,很不适应——除了自来水脏,村里的各项条件都很艰苦。村里没有一个像样的厕所,就连村主任家用的都是旱厕,苍蝇蚊子满墙。起初,他蹲上一次,恶心地连饭都吃不下。夜里住在村部,还有蜘蛛、黄鼠狼来骚扰。他打开手机给记者看,里面有几张窗户上爬着的蜘蛛照片,只只个头都很大。
与工作上遇到的各种困难相比,生活条件的艰苦真的不算啥。村干部们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向记者“报料”:起初,村民讲的“白兔土话”他一句听不懂,还不好意思再问对方。为了学习方言,他不辞辛苦地挨家挨户走访,一句一句学。3个月时间,走访了全村70%以上的农户,既和村民们混熟了,常用土话也会讲七八成。为了和村民打成一片。过去从不沾烟酒的张博,跟着村民学会了抽烟、喝酒。“在农村做工作,很多习惯都要跟着村民走,这样村民看你才顺眼,才不把你当外人。”
类似的考验还真不少。几元钱一包的黄果树香烟,村民发给他,张博眼睛不眨,接过来就抽,“能冒烟就行!”村里有个“刺头”郭宏,一开始就想给张博“下马威”,请他到家里喝酒,灌他的酒,“来,我们掀一个”,“掀一个”在当地是干一整杯的意思。张博很爽快地回答:“今天别把我当书记,你说怎么喝就怎么喝。”他的酒量其实不大,很快就吐了,当地人管这叫“现场直播”。第二天酒醒了,一见面,郭宏就很亲切地拍着张博的肩膀说,“兄弟,以后什么都好说!”此后,张博要在村里办什么事,郭宏第一个站出来支持。
为年关还债,他平生第一次失眠
陪同记者采访的白兔镇宣传委员介绍说,张博来之前,高庙是远近有名的贫困村,尤其“年关”不好过。
2010年年底,蜂拥而至的债主堵门要债。村干部们拖欠多年的工资、奖金也要发。张博找来村里的会计高金顺一问,村集体账上一个大子也没有,还倒欠着几十万外债。村里一些体弱多病的老村干部也找上门,递上一堆医疗费用单,“想想办法吧,多少给一点!”面对白发苍苍的老干部们期待的眼神,张博告诉记者,长这么大,第一次失眠了。
其他村干部劝他,“这事你可以不管,你刚来,还不熟悉情况!”可是他却说,“我是村里的书记,就不能不管村里的事!”第二天,张博就跑乡镇、跑企业,找能人,拉赞助,最终搞到了10万元赞助。期间的艰辛,他说,一言难尽。
当拖欠多年的工资补发给大家时,一位在村里很有威望的老干部当场激动地哭了。此后,他成为张博的铁杆“粉丝”,“村民有什么无理要求,先过我这关,再去麻烦张书记!”
当年,一直到大年腊月二十九,张博还在做家访,为一位老党员解决困难。除夕那天,才回到徐州老家过春节。
为脱贫致富,他领着村民“长跑”
春节长假后一上班,张博就在村干部会上,正式抛出了他的“长跑致富计划”。
对这次会,很多村民都记忆犹新。“张书记当时说,高庙作为一个经济薄弱村,就像一个在长跑比赛中已经落后很多的选手,要想迎头赶上,就必须喊着号子撒开脚丫子拼命奔跑!”村党总支副书记高小平回忆道。
那段时间,张博到处打听,也从网上寻找合适的致富项目,满脑子想的都是高庙的发展。记者采访期间,找他洽谈项目的电话一个接一个。
“长跑路”上,张博的步子一发而不可收拾。村委会主任张尚锋接过话说,自打张博来了之后,高庙村在建项目有6个,发展高效农业面积2100多亩,规模是过去的20倍。
记者跟随张博,踏着田埂小路边走边聊。他坦言,多年练长跑的经历,对他现在从事村官工作影响很大。农村也是跑道,也是一场能否赢得群众信任的比赛。
走了10多分钟,来到了村里的高档苗木基地。基地负责人陈惠康告诉记者,这个项目是张博“十八顾茅庐”才引进的。“至少能解决100多位村民就业。”在基地打工的村民林广财告诉记者,以前他家年收入不足1万元,现在土地流转有租金,打工有收入,年底还分红,自己一个人年收入就能突破2万元。
继续健步向前,站在拥有120亩水面的高庙水库大堤上,眺望堤下一片片坡地,张博意气风发地向记者描绘了高庙的未来:“这边,要开发一个高效观光农业基地,打造南京市的休闲后花园;那边,结合千亩苗木基地,举办赏花节。还有这头,打造一个婚庆摄影基地。那头,是一个200亩的草地球类实训基地。期待明年你再来,看看富起来了的高庙人……”